中國本土奢侈品牌的崛起勢頭強勁
盡管中國富裕層一直追求海外奢侈品牌,但這種情況正在悄然發生改變:一些本土品牌開始努力迎合中國消費者的嗜好,它們成為外國奢侈品牌真正的競爭對手。盡管它們目前所占市場份額還很小,但專家認為這是一個新趨勢的開始。
這些中國奢侈品牌不僅吸引越來越多的本地消費者,同時也在走向世界,如佰草集、葉明子、萬寶寶和三星級魚子醬。
這主要歸功于以下三點:第一、中國富裕層的消費偏好正在轉變,他們原來青睞名貴珠寶,而現在更熱衷于追趕時髦和小眾化商品;第二、新生品牌通過提高質量擺脫了人們對“中國制造”的刻板印象;第三、習近平主席倡導的“中國夢”喚醒了愛國情節。
《山寨中國的終結》的作者、同時也是中國市場研究集團創始人的肖恩(Shaun Rein)說,以前,人們提到中國制造會感到尷尬,現在則完全不同;這對中國品牌來說是激動人心的時刻,因為人們開始渴望并追求中國人自己的生活方式。
中國制造的奢侈品牌來勢洶洶,但挑戰依然存在:它們的價格和外國同類產品一樣昂貴,卻沒有相應的名氣;有些品牌在國外知名度不高。但巨大的中國奢侈品消費市場給它們提供了無限商機,它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發表的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化妝品市場的市值從2010年的890億元增長到1625億元。盡管寶潔和歐萊雅等國際巨頭仍然占據主要市場,但他們份額在逐年下降。
“中國女性不喜歡外國品牌,認為它們是為白人研發的”,肖恩說,中國的女性不會對更換化妝品品牌猶豫不決,她們往往不同季節使用不同的化妝品。所以她們更傾向于層次分明的品牌,并且會尋找最好的產品使皮膚保持光亮。而中國本土化妝品牌即為亞洲面孔而生。
中國著名作家洪晃在北京三里屯開了一家時尚設計店Brand New China (簡稱BNC)。這家店緊鄰國際時裝品牌香奈兒、阿瑪尼,它的目標客戶是新一代中國奢侈品消費者:他們不再追求大牌,而更注重小眾化和獨特的設計。
200平方米的店鋪里沒有華而不實的大品牌,而是堆滿了印花絲綢、造型獨特的衣服和鞋子以及蒙德里安風格的包。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點:材料或設計上加入了些許中國元素。
最新的貝恩中國奢侈品報告顯示,越來越多中國消費者開始青睞低調的品牌。與此同時,新一代中國設計師走進人們的視線,并開始與國際大牌合作:如設計師葉明子和萬寶寶為施華洛世奇設計中國元素的首飾。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