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行業如何借力“互聯網+”撬動產業升級
2015中國國際棉花會議在美麗的海濱城市寧波召開,大家歡聚一堂,探討新形勢,研究新問題,分享經驗,共享成果。
當前我國正處于從工業經濟向信息經濟加速演變的歷史轉折點。本世紀第一個十年高速增長的經濟發展模式遭遇瓶頸,經濟增速日趨放緩,發展動力不足的問題日益顯現,企業的盈利能力大幅下降,“新常態”成為2014年以來經濟發展的新趨勢,而我國棉花紡織行業當前所面臨的調整、變革和轉型正是這種趨勢變化的一個縮影,與經濟發展狀態相一致。
本次會議的主題是“質量、消費、傳承、創新”,圍繞這一主題,昨天的發言嘉賓,圍繞產業提質增效進行了闡述,今天上午的議題是產業創新與電子商務,剛才京東的張建設先生,對電子商務這個議題做了非常精彩的闡述,我也受益匪淺。我相信我們在座的朋友們,也會有很多的啟發。在目前變革時期,我國的棉花行業,應該很好地利用電子商務這個時機,在國內棉花產業創新方面做出我們自己的探索。
今年兩會期間,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互聯網+”隨即成為社會各層面關注和討論的熱點。
何為“互聯網+”?“互聯網+”代表著一種新的經濟形態,即充分發揮互聯網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互聯網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經濟社會各領域,提升實體經濟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提出“互聯網+”的概念,既與我國經濟環境特征相關聯,也是時代發展的需要。我國擁有龐大的互聯網人口和內需市場,有著豐富的制造業優勢,并擁有其他同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國家所不具備的巨型互聯網商業平臺、生態系統和包容的互聯網政策環境,這些都是互聯網與傳統產業結合,推動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互聯網+”與傳統行業相結合,改變的不僅僅是生產方式,而是1+1>3的創新,是從生產模式、銷售模式、物流模式、支付模式乃至管理模式的變革,是產業效能的系統性轉變。我們看到,在很短的時間內,“互聯網+”已經超出了理論和概念的范疇,在不同的行業進行著探索和實踐:“互聯網+制造業”的智能制造已經列入《中國制造2025》規劃,其目標是全面推進實施制造強國戰略;利用互聯網技術創新金融服務新模式,不僅大幅降低實體經濟交易成本,也成功打造了以支付寶為代表的線上支付系統和以信用為基礎的第三方融資平臺、P2P網貸等新興金融模式,影響著中國資本市場的當下和未來;中國的傳統產業——農業也站在了 “互聯網+”的風口之上。目前商務部正會同發改委、財政部、農業部等20多個部委研究制定《關于加快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的指導意見》,重點是對農村傳統流通網絡信息化改造等提供政策扶持。“移動互聯網+農業”正創造著農業發展新模式,眾多上市公司已經開始在農民電商、農村互聯網金融、農業信息化三大領域加大“互聯網+農業”的布局。可以說,“互聯網+”將對未來中國經濟轉型和發展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預見,這將是對人們未來生產、生活、消費模式的全方位顛覆和重組。
當“互聯網+”襲來之時,中國的棉花流通行業也恰恰站到了調整、轉型、變革的風口浪尖上。2014年度,連續實行三年的臨時收儲政策退出,代之而來的是棉花目標改革試點政策,再次開啟了棉花市場化運行的引擎。近一年的新疆區域目標價格試點工作政策效果已經顯現,以市場為基礎的價格形成機制初步建立,參與者市場意識明顯增強,產業活力有效提升,同時資源優化配置初見成效,新疆棉花整體質量得到恢復,特別是2015年種植季,新疆部分地區棉花種植的質量意識明顯提升,種植手段、種植方法有了可喜的新變化,棉花生產在本輪市場化改革中正不斷向著規模化、機械化、高效能方向拓展,棉花產業的活力被重新激發出來;而連續三年因國內外棉價倒掛,生產要素成本全面提高所導致的下游產業困境也得到明顯好轉,棉紡織行業在優勝劣汰的同時,也在向著高科技、高附加值、低耗能的方向轉型升級,與此同時,新的政策、產業變化和棉花種植布局的調整也導致原有的棉花加工產能嚴重過剩,產業調整已成必然,這種變化是不可逆轉的,在這輪變革中,我們很多企業缺的不是精神和動力,而是方法和手段,如何更快更好地實現轉型,在大調整、大變革中順勢而為,搶占一席之地,事關涉棉企業生死,時不我待。
“互聯網+”正是提供了這樣一個不可多得的發展機會。互聯網的價值在于大幅度提升交易效率,而“互聯網+”的重要生產要素是大數據。大數據時代,數據成為獨立的商業資本和經濟要素,并為商業模式的變革提供了無限種創新可能。“互聯網+傳統產業”就是通過信息技術的不斷突破,作用于實體經濟,最大程度釋放數據的價值,并最終提升經濟社會運行效率。如今,我們已經發現這種由數據帶來的核心價值。目標價格試點改革在重建市場形成價格機制的同時,也促使新疆棉花產購銷數據更加準確、透明、公正、公開。2014年度通過新疆棉專業倉儲和在庫公檢,首次摸清了新疆棉花產銷、庫存等資源數據,為國家棉花宏觀調控和企業經營決策提供了可靠的數據基礎。
而今后,以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為核心的現代信息技術將逐漸應用于棉花的電子商務、現代物流、在線供應鏈金融等領域,帶動棉花產業在新的高度打開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互聯網+”和棉花行業相結合,其核心就是實現交易的數據化、服務的在線化。作為為中國棉花產業提供綜合服務的全國棉花交易市場(以下簡稱“交易市場”),順應信息化的時代潮流,也在積極嘗試,運用在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領域的創新手段,結合自身在棉花行業長期積累的商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優勢,打造集棉花大數據、電子商務、在線供應鏈金融和物流配送等在內的開放、便捷、高效的一體化綜合服務平臺,促進棉花供應鏈綜合服務向更高層次升級換代,構建有效服務產業的新型棉業發展生態圈。2015年,交易市場正在著力建設四個平臺:
一是以“i棉網”為載體,建設大數據平臺,打造棉花行業的“百度”。
棉花產業鏈條長、參與主體眾多、各環節數據信息分散凌亂,利用互聯網加快實現產業數據資源的整合和共享,對促進我國棉花產業轉型升級具有重要意義。今年1月16日,交易市場“i棉網”正式上線,初步構建起涵蓋棉花生產、收購、加工、倉儲、配送、質量檢驗等棉花供應鏈各環節的數據體系,未來“i棉網”將以大數據為依托,構建集信息采集和查詢、庫存監管、物流配送、貨權登記和變更、質量追溯、統計分析、決策支持等功能為一體的全國棉花公共信息服務平臺,打造成為棉花行業的“百度”,為行業提供全產業鏈、全口徑、全流程的數據服務,實現棉花交售、加工、倉儲、物流等環節的信息跟蹤和查詢,為政府部門、相關機構和企業提供信息支持和決策參考,最終為產銷精準銜接提供增值服務。
二是以“e棉網”為核心,建設B2B電子商務平臺,打造棉花行業的“阿里巴巴”。
今年初,交易市場同時推出以“e棉網”為核心的棉花電子商務平臺,并不斷優化完善。平臺整合了交易市場國內外兩大市場資源和國產棉、進口棉兩大業務板塊,為涉棉企業搭建安全、高效、便捷的棉花O2O交易平臺,其中,國產棉交易板塊綜合了交易市場現貨掛牌、網上超市、競買競賣等集中交易模式以及協商交易、網上商鋪等個性化交易手段;進口棉交易板塊除了保留進口棉網上超市外,還匯集了美國最大的現貨電子交易平臺The Seam公司的實時現貨資源,為用戶提供更加多樣化的選擇。未來,“e棉網”將基于“i棉網”大數據基礎上,提供全部資源信息搜索功能,方便企業在海量交易資源中尋找到適合的貨源。
三是以“e棉通”和“棉貿通”為重點,構建網上融資平臺,打造棉花行業的“微眾銀行”。
棉花流通業是資金密集型行業,資金需求量大。交易市場早在2003年起開始為涉棉企業提供資金服務,累計為1000多家涉棉企業提供的資金服務約600億元。今年起,交易市場將繼續發揮低利率、高效率的融資優勢,繼續推進金融服務,深入開發匯聚網絡融資、交易結算、第三方支付、信用擔保、安全防控等多功能于一體的在線供應鏈金融服務,為涉棉企業提供更加多元化的金融解決方案。
四是以交易市場第三方物流監管網絡體系為支撐,搭建物流配送平臺,打造棉花行業的“順豐快遞”。
交易市場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已經建成了以220多家棉花交割和專業監管倉庫為依托,以視頻監控為手段的第三方物流監管體系,為棉花實施運輸和倉庫有效監控提供了保障。2014年大部分專業監管倉庫實現了視頻和射頻實時監控。2015年交易市場新開發了手機掃碼查庫方式,配合百度地圖精準定位,確保監管棉花的在庫安全。
2014年度新疆公路運輸,新疆棉公路運輸和往年相比,有了很大的增長,已經和鐵路運輸量分庭抗禮,各占半壁江山,有些月份運輸量甚至遠遠高于鐵路。交易市場抓住機會,對兩年多經過公路核查點的1萬多輛運棉車輛及其流向的數據進行有效分析,適時推出了新疆棉公路物流配送業務,并專人跟蹤,全程服務。未來交易市場將在此基礎上深入開發現代棉花物流平臺,利用大數據和物聯網技術,對新疆棉公路核查數據、專業倉儲數據等進行有效跟蹤,實現新疆棉從收購加工到紡織用棉的全程監管,在保障棉花運輸安全的同時,提升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互聯網時代,用戶和平臺的距離已經無限貼近,實時連接,“互聯網+”正是讓平臺優勢與傳統貿易相結合成為可能,并最終實現商業模式的重組。交易市場愿意成為棉花行業在這一領域的探索者和先行者,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為產業鏈上下游構建起信息共享、交流互動、綜合服務的平臺。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以現代技術與傳統商業相結合為手段的新型貿易模式將成為棉花行業再次騰飛的助推器。
棉花界的朋友們: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正在成為中國經濟的新引擎,互聯網精神正是這種創新精神的集中體現,利用互聯網的創新成果,提高實體經濟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加”出傳統行業的優勢已成為時代的力量。棉花行業正處于行業轉型升級和信息技術發展的重要關口,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是被動的承受還是主動選擇,我們這些“棉花人”已別無選擇。
共創、共享、共贏是棉花產業生態圈的價值體現,這其中不僅需要平臺的搭建,更需要全行業的積極參與和投入,“眾人拾柴火焰高”,“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讓我們攜手共進,共同努力,集行業智慧,讓“互聯網+”成為撬動棉花產業升級的新動力,為推動棉花行業進步,拓展涉棉企業發展空間貢獻力量!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