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貨業:逐步開展商品自營業務
在百貨業中,自營能力定位于“特色+補充”,既是構建商品差異化、提升品牌形象的重要手段,也是百貨區別于購物中心的核心商業能力。最近很多研究報告顯示,雖然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聯營是主流經營模式,但現在已經無法讓百貨店創造更大的利潤空間。相反,國外知名百貨的經驗表明,獨家經營和自有品牌組成的自營業務,能夠創造豐厚的經營利潤,形成差異化。例如,在歐美等發達地區,瑪莎百貨、連卡佛等多數商場都采取自營模式,綜合毛利率超過40%。
我國百貨業自營目前還處于起步階段,大部分百貨商場的自營商品比例在10%左右,一線百貨商場毛利率也僅為20%左右,約為國外的一半。需要轉變以往的“房東”角色,嘗試參與商品的深度管理,如對部分熱賣品牌的種類和款式進行買斷營銷,以增強價格話語權。百貨企業自營能力的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長期進程。
百貨連鎖化經營的核心在于生產要素的集約和標準化配置,主要包括品牌商品資源的渠道管理,門店作業的標準化管理和選址定位標準,以及立地條件的品牌化管理,一般體現在業態擴展、空間擴展和組織機構擴展三方面。這種經營形式改變了過去百貨商店單一、獨立的店鋪組織形式,既保持了大量銷售的優勢,又適應了多樣化的市場需求。
差異化經營是百貨企業根據消費者需求,對選址、商場布局、人事管理、競爭策略、產品和服務等各個方面實行不同于競爭對手的策略,以形成自身獨特的競爭優勢。它是百貨企業爭取最終消費者,建立品牌認知的重要手段(商業定位、商品選擇、個性化服務)。商業圈內,大商場(包括百貨商場)并排相連的現象隨處可見,他們提供給顧客的是同類品牌、相似商品、相同服務,如通過中低端打折和促銷的手段出售商品,缺乏高端品牌、創效商品和創新服務。按照差異化經營理念,百貨店發展等級可分為三類。一是奢華型百貨店,以高端品牌為主體,人流量不需要很大。二是生活類百貨店,能滿足一個家庭各個成員的購物需要。三是時尚類百貨,滿足年輕人群追求潮流的消費。
當前我國百貨企業面臨的最大困難是經營成本的提高,特別是租金成本,已呈不堪忍受之重。由于優質網點資源競爭、房地產價格飆升等原因,房租大幅度上漲,有限的利潤被租金進一步壓縮或吞食。據世邦魏理仕研究表明,過去10年我國主要城市的優質商鋪租金年復合增長率達到6.0%。為控制逐年高漲的租金成本,不少百貨企業紛紛通過開發或項目收購等形式,加大自有物業比重。
優質的商業物業是一種非常稀缺的資源。高比例的優質自有物業,不但可以鎖定經營成本、保障百貨門店經營的穩定性和優化設計布局,而且從長期來看,有利于抵制租金大幅上漲,并享受物業升值帶來的資產重估價值提升。
此外,百貨企業提高自有物業比例,還能規避租約到期無法續約的風險。各個百貨門店,尤其是地段較好的門店在租賃期滿后能夠續租,對百貨企業的正常經營非常重要。如果不能續租,百貨企業將不得不尋找相近的位置,并承受由遷移、裝修、暫時停業、新業主租金較高等帶來的額外成本。再進一步,若既不能續租又不能選取相近位置,則會面臨關店停業的風險,甚至對百貨企業經營目標和未來發展戰略產生不利影響。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