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小眾奢牌現在都歸韓國人了
在引領潮流上,韓國依靠強大的影視、音樂及偶像明星為支撐的娛樂業沖擊亞洲市場,經常可以讓名不見經傳的小品牌快速被消費者熟知。
而對于韓國來說,為打開國際市場,最好的方法之一可能就是直接收購歷史背景迷人的歐洲奢侈品牌。
但這一做法其實也是瞄準中國奢侈品消費市場的一種“迂回戰術”。任何國家都無法忽視的中國龐大的奢侈品消費需求,為很多國家疲軟的市場帶來生機,2014 年國人在本土消費下降 11% 的情況下,境外消費同比增長了 9% 。
還比如我們曾報道過,年初日本奢侈品收入暴增,其中中國訪日游客第一季度共消費 2775 億日元,約占全球游客的四成,平均下來每個人的支出約 60% 用在購物上。
并且中國消費者目前仍然非常青睞歐洲奢侈品牌,尤其是皮具、時裝系列。
三星集團的第一毛織于 2011 年底收購意大利箱包品牌 Colombo via della spiga,后進駐香港,韓星權志龍、全智賢、崔始源等多次提著這一品牌的手袋增加其品牌曝光度。
20 世紀早期被稱為“時尚之王”的法國設計師Paul Poiret,我們后面會提及他對時尚界影響有多深遠,現在要說的是,后來這個品牌在2014年底被盧森堡的一家投資公司Luvanis買了去,現在二次出售,買家是來自韓國的新世界集團(Shinsegae International)。
為時尚界帶來鮮艷色彩,哈倫褲,和服外套和膝上窄裙而知名的 Paul Poiret,最大貢獻可能是從東方藝術中汲取靈感,設計出寬松袍式外套,將婦女從緊身衣的束縛中解救出來。
這位巴黎布商的后代,通過將設計草圖售賣給女設計師而開始了服裝事業,在沃思杜賽特時裝行工作,直到 1903 年發布自己的同名服裝品牌。
一戰后,他拒絕改變自己異域風情的設計加之 Coco Chanel 等品牌創立帶來的強大沖擊,逐漸淡出時尚舞臺,1930 年左右關店,1944 年死于貧窮和疾病。
而原本隸屬于三星集團的新世界百貨,上世紀 90 年代從三星獨立出來。擁有新世界百貨和 E-mart(易買得百貨超市),目前是韓國最大零售商。其時尚和美妝分支集團,擁有至少 200 億美金的資產。
其位于釜山的旗艦店是全球最大的百貨商場,超過紐約的Macy百貨,而旗下的清潭洞Boon the Shop,更是韓國時尚奢華地標,為韓國消費者引進了眾多海外奢侈品牌,被稱為高端品牌打開亞洲市場的“敲門磚”。
投資公司Luvanis SA的倫敦代理人Savigny Partners 和運營總監PierreMallevays說:“新世界集團并非想將其打造成韓國品牌,而是希望能對其進行開發、重整,和現代時尚結合,在國際市場上銷售。”
這不是韓國公司第一次收購歐洲奢侈品牌,目前來說最為成功的案例可能是那個布滿鉚釘的MCM ,這一來自德國且曾在上世紀80年代風靡的老牌皮具公司,沒落后由韓國圣珠集團的Sung-Joo Kim(金圣珠)收購并推上巔峰,人們一度認為MCM是韓國品牌。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