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蘇寧這筆買賣 誰賺誰賠?
正所謂兵無常勢,水無常形,如果你相信電商和傳統企業勢不兩立,在如今O2O的“亂紀元”,那也只能“呵呵”了。
所以,劍拔弩張并非電商的新常態,共同的利益點背后,一定有很多隱晦的線索。這個注定將寫入電商教科書的、目前零售史上最大的一筆合作,深層隱含了哪些信息?對未來零售、電商的產業格局又會帶來哪些深遠影響?亟待明眼之人拋出真知灼見,以不負時代的聲音,留下最好的注腳。
1、蘇寧哪塊肉最值錢?
第一是看人。作為一家如此體量的公司和如此市場定位的公司,蘇寧幾乎是所有電商系里面,在人和團隊方面是最穩健的,這一點在電商行業至關重要。傳統企業擁抱互聯網轉型過程中很多人都掉進坑,走馬換將以至于所有試錯成本、時間成本、機會成本全部都付掉。蘇寧在這一點上沒有重回老路。蘇寧所有試錯的成本、時間成本、機會成本,全部都集中在非常穩定地核心高管層。
最典型的就是李斌對蘇寧的實際控制牢不可破。李斌當初以空降兵的角色在臨危受命,并非蘇寧的“紅衛兵”,過往李斌的任命和級別一直水漲船高,作為蘇寧這樣一家以軍規治理公司的傳統企業來講,尤為難得。
這也是蘇寧這么長時間以來,走過的彎路沒有再走第二次,犯過的錯沒有再犯第二次,甚至六年間能夠漸入佳境,以小博大的基礎。
第二看業務。蘇寧非但沒有在大3C、大家電的這個領域被削弱,反而獲得了加強(在小家電、小3C這個類目之中,被京東分走了非常多的市場份額),總體來說蘇寧已然保證了線上加線下這個大本營的核心業務穩健性,也沒有遭遇被單邊削弱或者說是被分化的尷尬。
有這樣一個基礎,蘇寧力求在百貨尋求突破和增長,慢慢找到了屬于自己的打法和感覺。比如蘇寧百貨在影視劇植入、冠名好聲音等一些熱門節目,都是屬于一些以小營銷撬動大勢力的表現,其業績增長和消費者認知也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
變化的根源來自兩個方面,一個是基于單一品類需求的傳統消費者被轉移到線上,形成線上的消費者;另外一部分,雖然蘇寧無法影響老一代的電商網購人群,但是體量更大的新一代消費者--大概以五到八年為時間跨度為界--他們通過影視劇、冠名對蘇寧有了新的、更為清晰的認知,而不再是以往模糊的狀態。這也是蘇寧業績能夠在最近出現明顯增量的核心原因。
{page_break}第三,蘇寧這六年來作為第一梯隊電商平臺的競爭者和跟隨者,完成了最核心的架構特征,比如交易平臺、結算中心、支付工具牌照、類金融業務、物流……逐漸過渡到不單單是跟隨,而且是有落地。因此,現在的蘇寧無論系統架構、會員體系,抑或核心需要、門檻準入,他應有盡有。跟京東不同的是,不僅有而且可以一體化運作,而京東的IT和系統工具還處于半吊子的狀態。
第四,蘇寧先天基因最強,在電商平臺里獨樹一幟,也是截止目前電商平臺前三甲里唯一一個有線下渠道經營能力的。但是蘇寧又跟銀泰不一樣,銀泰畢竟是少量城市、少量門店,影響力集中在某一個比較精準的客群范圍之內。相反,蘇寧線下門店的屬性偏大眾,高低端都有。而且蘇寧經過線上線下打通、會員體系的打通、交易結算系統的打通,以及管理架構體系的梳理,其架構也徹底打通,一攬子運作,成為了蘇寧這邊未來增量的一個利器,不容小覷。
在這一點上,蘇寧線下門店未來可以衍生出來的商業業態,包括但不僅僅包括商品銷售,還有體驗經濟(健身器材、打游戲等免費的場地)、服務經濟(服務經濟偏向線下維修、市民服務、公共服務、開放空間)……圍繞這核心的三點,是蘇寧最不可替代的核心競爭力。
所以簡單地說,蘇寧這邊有天然的互動經濟引流入口,他有實現的業態基礎,有天然的線上線下交易打通的零售端,還有其他所有業態只能零零散散去做服務經濟,售后保障一體化等配置。而其他的電商無論是跟誰合作,也只能做局部,唯有跟蘇寧可以三百六十五天去做,不單單是O2O建立,還能做O2O的閉環。
這個閉環并不是線上和線下交易的打通,而是線上交易線下服務、線下交易線下依然有服務的完整的O2O閉環。
2、阿里內部創新乏力,外部投資是對市值最大的呵護?
第一,阿里現在的最大的使命和最大的壓力來自于市值管理。作為阿里這樣的一家市值體量的公司,一般的發展空間(或者說一般的想象空間),他是不屑于碰的。碰了以后也沒有辦法幫助他去把生態向外延擴張,幫他維護市值乃至增加市值,所以阿里無論在業務上有什么樣的壓力,這個階段最重要的依然是呵護它的市值。
從這個角度來講,阿里尋找行業老三蘇寧來開展合作,并不讓人意外。
第二,3C類目最近兩年左右的時間,占零售市場份額上升趨勢非常明顯。和“老大類目”服飾商家頹、消費者頹、品牌頹不太一樣的是,3C消費者旺、商家旺、平臺也旺。所以,這次合作大幅拉高了3C垂直類目對于阿里的戰略意義。
當然借由跟蘇寧的合作,阿里本身可以分化京東,甚至說打壓一下京東的發展趨勢,這個可能也是投資成立的想法。
{page_break}實際上,阿里內部對于投資銀泰是有諸多反思和諸多疑問的。首先,做線下場域經濟,銀泰其實不是一個很好的標的,但是阿里騎虎難下。此前很少有投資投資最后做成董事長,或者投資人干著干著變成CEO的案例,這都是悲劇。
所以,阿里對銀泰的投資是從短線或者中線,被迫變成一個長線的尷尬局面。
如前文所述,蘇寧線下的客群可以覆蓋老中青上下三代,其產品線、產品組合的覆蓋也是高中低端。再加上蘇寧線上、線下的會員體系都已經合二為一,這對阿里來將是天生的大數據、天生的零售實驗和天生的服務端口。
阿里投資銀泰真正能夠獲取的,無外乎三點。一是線下品牌的新品能夠放到線上營銷、售賣,實現所謂的O2O打通。二是有了場,能夠使得支付寶深入到線下領域。第三,匹配喵街,能夠增加阿里觸達消費者的無數個端、無數個點,借此優化消費體驗。這三點大家都已經看得很明白。至于阿里希望線下的“場”延展線上零售的諸多努力,都還沒有落地的依據,也沒有什么更好的結合點。
但是蘇寧顯然不同,他不單單可以提供零售,還可以延展開體驗經濟以及服務O2O的閉環。這兩點是銀泰不能帶來的。
第三,作為補充,阿里對內無論是從架構上、業務上、管理上,都是一個認命的狀態。眾所周知,阿里創新無能,從2012年開始,阿里內部運營、品類管理、人事任命、零售政策,指哪打不到哪。所以阿里放棄內部再造、內部創新,被動只能做投資、并購,體系外創新。
3、這事利空誰?
毫無疑問,利空京東。對于唯品會來講,打不著邊兒,不存在,阿里加蘇寧綁到一塊兒,也無法撼動唯品會服飾類老大的現狀,連邊兒都打不到。
其次,利空萬達、百度。因為蘇寧線下門店的想象空間,在有了阿里資源對接之后,將會有實質性的破局表現--除非阿里無能,如果阿里在這個問題上無能的話,辜負了蘇寧在線下的體量和運用的話,只能說,老大+老三,蛇鼠一窩端。
今天上午有人傳阿里入股蘇寧,也有人說萬達加百度一起入股蘇寧。從宏觀上判斷,很多人會更傾向后者。因為能保證中國電商零售市場上一直有人在攪局,一直有人競爭。有競爭的最大更大好處是百度加萬達進來,京東保有競爭優勢,蘇寧創新有了相應的路徑。所以,如果阿里和蘇寧聯姻,對阿里是有好處的,但是對蘇寧,就算是有好處,大部分也會被阿里分走吧。
蘇寧員工喜迎天貓
對于蘇寧來講,一流的戰略,二流的資本,三流的戰術。對于阿里來講是,2012年以前,全部是一流,2012年以后,一流的資本,二流的戰略,三流的戰術。也就是說,在這場買賣中,并不是阿里比他好多少,只不過是這個漩渦是他卷起來的,對于蘇寧來說,很好的戰略,在別人的漩渦里游泳,水土不服很正常。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