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渠道要突破實體零售三重邊界
零售的核心本質是怎樣用最好的效率,把恰當的商品送到合適的人手上。這個角度看,商品的連接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觸點。用零售一次革命的角度看,基本上亞馬遜、天貓、淘寶、京東的廣告搜索,都是通過機器和大數據,完成消費者和貨品的匹配,包括天貓還在推廣千人千面,都是通過數據完成與人的連接。
實體零售的全渠道轉型勢在必行。移動互聯網的手段+電商運營的思維/方法+實體門店的積累,是實體零售轉型的標配。這里關鍵因素是人,尤其是三個東西都懂的人,既懂移動互聯網,同時又懂電商運營,也懂線下實體門店的零售。商業本質都是一樣的,電商運營思維和方法,與移動互聯網變得至關重要。
現在長成“獨角獸”的,蘑菇街、美麗說等導購類網站,可以看到在人與商品連接的層面,背后有編輯的成分在。我們歸納為是通過后臺的人,通過前端的機器,來實現與商品的連接。同樣邏輯看線下實體門店,發現全部是透過人跟人實現連接。
我們定義有溫度的購物,就是包括對實體的體驗,人性化的服務,底層是基于大數據驅動的,對消費者個性化需求的滿足。
整個零售業態分類的思考、末梢的商品匹配的思考,基本上最終會指向在實體終端這層——怎樣用全渠道思維突破。后來發現,在實體終端的填補績效,并不完全是電子商務的影響,其本質是在實體零售業務模型里,在過去產品基礎支持領域,存在自身的核心障礙。
大家看到的三角,就是核心模型。實體零售的三重邊界就是,營業時間、客戶、店內的貨品。用一句話講就是只能在上班時間到店內拿貨,買店內的商品。零售行業有幾千年歷史,實際上人類用了很長的時間,把行商變成坐商,由挑著賣變成坐著賣,今天移動互聯網的出現,消費者是移動的,這樣坐商變為行商。
這里面巨大的區別是,原來消費者不動,賣東西的人要動,挑著擔子到處走;中間是店鋪不動,消費者會動,不管是輸入www.天貓.com,還是線下具體百貨店拿貨,基本上是消費者在動、店家不動;現在狀態是消費者同樣在動,變成移動對移動。從中國幾千年的循環往復,重新有做商品店的傾向。
這一年實踐下來,基本上這套模型,可以給實體終端帶來10%以上的業績增長,這個數據是超出意料的。增長來源來自于:
1、移動帶來的補償性的增量,消費者在移動,第一步讓他突破類型,和店鋪產生連接,前面又有人在服務,產生第一波產品能量;
2、會員運營帶來的服務型增量,有了互聯網移動連接之后,有了服務型的增量,是非常大的;
3、“導購”的擴張帶來規模性的增量,“導購”可以是店內實際員工,也可以店外伙伴,由于“導購”本身的擴張能夠帶來場的變化,帶來規模性增量。
洽客整體創業比較順利,中間得到了很多幫助。整體創業過程是對過去積累的人品和信用的考驗,對未來創業信用的透支,所以原來做過什么,服務了多少人,整個沉淀都是在的。
現在選的這條路,我對它的定位是幫助“負債累累”的實體零售升級,這是條比較難走的路。無論是線下服務意識,運營能力,包括意識形態思維方式,整體的運用,都是全面升級的過程,既然選了就要堅持,要享受這個行業里面,因為自己的努力而帶來的一點一滴的變化。
對整個行業的感觸。知識信息的比拼,整個行業會變得每個人都是真知,全渠道領域水還是蠻深的。我自己的體會是,行遠比知重要。最后送給大家杰克·韋爾奇的一句話:“你們都知道,但是我做到了。”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