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外貿維持“雙降”格局 節日因素不容忽視
2月15日,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我國進出口總值1.88萬億元,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9.8%。其中,出口1.14萬億元,下降6.6%;進口7375.4億元,下降14.4%;貿易順差4062億元,擴大12.2%。
數據顯示,最新一期的中國外貿出口先導指數為31.7,較去年12月回升0.5,這是2015年2月以來該指數首次環比回升。根據網絡問卷調查數據顯示,當月我國出口經理人指數為33.4,較上月回升0.7;新增出口訂單指數、出口企業綜合成本指數為33.3、29.9,較上月分別回升了1.6、0.2。
“初步判斷,今年二季度我國出口壓力有望緩解。”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黃頌平說。
加快培育發展優勢
1月份,附加值較高的機電產品、具有傳統優勢的勞動密集型產品等,其出口表現相對較好。其中,電器及電子產品出口下降1.1%,紡織品、家具、塑料制品、箱包、玩具等均有1.2%至17.6%的正增長。
黃頌平表示,當前我國外貿步入了從“大進大出”向“優進優出”轉換的關鍵期,外貿面臨部分傳統優勢逐漸喪失、新優勢尚未形成的現狀,支撐我國外貿快速發展的環境已發生根本變化。當務之急,就是要加快外貿轉型升級,培育外貿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的新優勢。
在2月14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上,國務院做出了加快發展服務貿易、推進外貿結構優化的一系列部署,提出將通過開展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推進外貿轉型增強服務業競爭力。
在李健看來,隨著跨境電商、市場采購等新型貿易方式和業態的快速發展,特別是服務貿易的擴大開放和創新發展,將為我國對外貿易發展注入新的活力,我國對外貿易有望在保持13%的市場份額基礎上,進一步向全球價值鏈高端延伸。
節日因素不容忽視
通常情況下,外貿進出口受元旦、春節等節日因素的影響較大,單個月的外貿數據尚不足以支撐對全年形勢的判斷,需要綜合1月、2月甚至整個一季度的數據來考慮。
“從季節性規律來看,1月數據受春節效應的干擾較大。一般而言,當月PMI進口、新出口訂單也普遍會較為低迷?!鄙虅詹垦芯吭和赓Q所所長李健表示。
數據顯示,今年1月我國貿易順差創下歷史新高,表明進口比出口更加低迷。對此,業內人士表示,今年春節早于去年,工廠大多傾向于提前趕工期和早歇工,使得出口相對更為集中,而進口意愿有所下降。
進口增速的繼續下滑,表明當前內需仍然不足,這與此前公布的1月份中國制造業和非制造業PMI雙雙下滑趨勢基本吻合。與進口低迷相比,出口跌幅的意外擴大,則源于全球經濟低迷和市場動蕩的負面影響。
專家表示,此前人民幣貶值對出口的促進作用并不明顯,而預期中的低基數影響也未能起效,這表明當前外貿進出口并未有實質性改善。不過,隨著出口先導指數1年來的首次環比回升,預示著我國出口未來或將有所改善,其對我國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有望提升。
據統計,去年我國外貿直接或間接帶動就業人數達1.8億,創造了全國稅收約18%的份額。2015年我國仍保持貨物貿易全球第一。
民企呈現較強活力
盡管1月外貿進出口數據不如預期,但其中仍不乏可圈可點之處。
貿易方式更趨合理,一般貿易進出口比重有所提升。1月份,我國一般貿易進出口1.08萬億元,占外貿總值的57.4%,較去年同期上升0.5個百分點。一般貿易項下順差2543.7億元,擴大37.3%;同期,我國加工貿易進出口5338.4億元,占外貿總值的28.4%,比去年同期回落1.6個百分點。加工貿易項下順差1570.2億元,收窄13.6%。
貿易多元化勢頭穩健,新興市場出口表現較好。1月份,歐盟、美國和東盟仍為我國前三大貿易伙伴,貿易值分別為2903.3億元、2698.9億元和2342.5億元。與此同時,我對印度等新興市場、“一帶一路”等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出口均保持較好勢頭。
民營企業呈現較強貿易活力,貿易占比、進出口增速均保持正增長。1月份,民營企業進出口7730.5億元,增長1.1%,占外貿總值的41.1%,較去年同期提升4.4個百分點。其中,出口5676億元,增長1%;進口2054.5億元,增長1.2%。
值得一提的是,廣東、江蘇等主要省市1月進出口表現繼續好于總體。其中,廣東進出口總值繼續位列全國第一,為4627.9億元。江蘇、上海、浙江、山東和福建等省市進出口總值降幅低于同期我國進出口總體降幅。
專家表示,在整體外貿形勢低迷的情況下,上述省份進出口依然保持了一定的抗跌性,這主要得益于其較早的外貿轉型。廣大外貿企業應繼續加快外貿調結構、轉方式步伐,不斷提升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能力。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