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天百貨“失寵”零售市場
師從日本的韓國百貨業,在經歷了1997年到2003年的大衰退后,再次崛起,但是2014年起,韓國百貨業再度遭遇電商及購物中心的雙重沖擊。銷售業績下滑、閉店、撤離……韓國百貨行業看起來形勢嚴峻。
如今,關店幾乎成為了百貨業逃不掉的夢魘。電商沖擊、租金上漲等多個因素導致零售業百貨業的關店潮洶涌而來。百貨業關店潮背后暗藏著怎樣的商業邏輯?百貨業的寒冬已經到來了嗎?
出現虧損情況的不單是樂天百貨,同屬韓國樂天集團的樂天瑪特超市,在中國市場也相繼出現水土不服繼而關門謝客的現象。數據顯示,超市業務的疲軟令該部門去年三季度營業利潤暴跌87.2%至60億韓元,其中,國際市場的虧損加劇至350億韓元。超市業務的國際市場主要集中在中國,中國有116間樂天瑪特門店,其中三季度關閉5間,增加1間,凈減少4間。
同時,財務數據顯示,樂天百貨去年二季度凈利潤暴跌90.8%,從上年同期的2800億韓元跌至260億韓元。截至去年9月底的三季度,樂天百貨銷售錄得6.9%的增幅至77190億韓元。不過,收入上漲主要受金融及藥品業務驅動,核心的百貨和超市零售業務增幅均低于平均水平。
時間回溯到2009年10月19日,樂天百貨宣布收購方鏗家族持有的時代超市72.3%的股份,對于其他小股東持有的27.7%的股份,則以最多6.3億美元進行收購。這樣的收購并不讓人陌生,韓國企業大多選擇通過合資或收購的形式進入中國市場。
不過,在業內人士看來,樂天百貨的這次收購決策并不明智。方鏗的報價是每股不低于5港元,而收購當天其價格卻只有4.64港元。與此同時,時代超市因為種種原因,在出售股權前就已是個爛攤子,該公司2009年上半年凈利潤為7754萬元,比此前同期的8930萬元下降13%,其間還因虧損而關閉過4家綜合超市。
而在當年如日中天的樂天百貨看來,時代超市經營業績接二連三地下滑,反倒是為樂天百貨的接盤埋下伏筆。不過,擁有巨大市場潛力的中國,并未讓樂天百貨如魚得水,反而令其頻頻傳出店面虧損甚至停業的噩耗。
與此同時,中國部分地方開始出現中小百貨店倒閉的情況,隨后大型百貨店也加入倒閉行列。最新數據顯示,2014年以來,大型百貨已明確將要關店的數量達到38家,2015年6月起,位居百貨業之首的萬達百貨也開始大調整,計劃精減門店至50個。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慶認為,網店的銷售量擠壓了實體店的銷售。同時,世邦魏理仕華中區商業服務部資深董事黃英波告訴記者,在過去幾年間,全球在建購物中心面積最多的10個城市中有8個位于中國,在未來的2016年至2019年間,還將有大量購物中心持續供應。除一線城市外,部分二三線城市也因為大量的新增供應已經開始對零售市場表現帶來壓力。
除此之外,系統性城市規劃的缺失也往往會帶來一系列嚴重的問題。“部分地方財政對于土地出讓收入的過度依賴,致使政府在短期的土地供應節奏和長期的區域規劃發展之間的不協同。在一些公共交通設施不完善、住宅群尚未發展成熟的新區,過量、過早的商業用地供應及項目開發的結果往往使新建成購物中心人流量不盡如人意。”黃英波提到。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