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紗到港量整體較少
日進口紗到港量整體較少,港口庫存量快速下降。港口銷售較快但訂新貨量較少,有貿易商表示,如果現在訂貨,4月才能到港,而4月儲備棉輪出概率較大,或將拉低棉花棉紗價格,因此現在大多不敢訂貨,準備展會之后看看情況再說。
雖貿易商認為2016年進口紗仍將占有一席之地,但大部分人還是做兩手準備,去新疆辦廠或與紗廠合作銷售的日益增多。
主流進口紗品種環錠紡21S、32S價格微降,21S提貨價17800元/噸左右,32S提貨價19200元/噸左右。雖進口紗相對于國產紗已無價格優勢,但工廠更看重性價比。有貿易商表示,同一品種進口紗質量比國產紗好很多,因此還是有工廠愿意采購。
相關鏈接:
2016年,對于大多數棉花加工企業來說,仍然是漫漫寒冬,如何過冬?是棉企需要思考的問題。
河北的李先生有一家400型企業,算上今年已連續兩年虧損,2014年虧損17萬元、2015年虧損31萬元,呈遞增態勢。李先生表示看不到希望,棉花加工業進入微利時代,內地已出現“棉荒”,市場棉花資源少,企業“無米下鍋”,談何賺錢。目前他正在調研市場打算做別的生意,盡快從棉花加工業中抽身。
據了解,像李先生這樣對棉花行業不再留戀的企業不在少數。以河北滄州為例,80多家400型企業中已有30多家準備離開。不過,留下來的企業還是占據了多數。因為建一家400型企業至少需要1000萬元資金,投資規模大,很難輕易抽身。另外,加工行業相對來說還是低風險行業。2015年90%以上棉企都虧損,這讓很多企業喪失了信心,但試問2015年哪一行不是虧損的?在全球經濟環境不景氣的情況下,虧損是普遍現象。所謂否極泰來,目前棉花已跌破萬元關口,抄底的機會應該越來越近了。
市場如此低迷,留下來不容易,不少棉企表示要“割肉去瘡”。據了解,目前很多棉企都還有棉花庫存,有的成本倒掛1000元/噸。到底賣不賣?賣,眼見著虧損,不賣,后市難料。一些棉企表示寧愿眼下吃虧,也不能留著將來后悔,都在積極的去庫存,籽棉收購加工工作已基本停止。
庫存能否順利賣掉,一看價格二看質量。目標價格實施之后,棉花質量變得更加重要了。2016年的寒冬或許還要持續一段時間,提醒一下大家準備好“冬衣”,挺過這個冬天,春天就來了。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