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行業也能做大 彎道超車機會難得
發展“中國制造”是形成經濟增長新動力、塑造國際競爭新優勢的重點和出路。一些傳統的制造業,像紡織服裝、食品加工、金屬冶煉等,只要能順利創新轉型,都蘊含著巨大的商機。
李偉舉例說,比如服裝鞋帽行業,中國人口眾多,這個行業完全可以誕生百億級別的時裝品牌;在食品加工行業,只要解決食品安全問題,這個行業未來也能夠涌現出一批像雀巢、聯合利華和百事這樣的世界巨頭公司,甚至可能誕生一批百億元甚至千億元市值級別的公司。制造業升級的大趨勢是將互聯網思維融入傳統制造業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陜西省政協副主席馮月菊也贊同這個觀點。她表示,“中國制造+互聯網”還有很大發展空間?,F在一些企業面臨對互聯網認識不全面、專業人才不足、資金缺乏等問題,國家應該加強“互聯網+”的理論宣講和政策解讀,在高校多培養兩種技能兼備的專業人才,并引導各類社會資本參與“中國制造+互聯網”的投資。
“‘中國制造+互聯網’是中國企業在參與國際競爭中實現彎道超車的機會?!比珖舜蟠?、TCL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東生說。他認為,中國的制造企業應提升產品技術、工業化水平、全球品牌和渠道、互聯網應用和服務這4項“核心能力”。
“中國和美國是互聯網基礎設施最完善、用戶數量最多的國家,在這方面中國企業比歐洲、日本和韓國企業都有優勢?!崩顤|生說。
全國政協委員、時代集團董事長王小蘭更傾向于用“泛互聯網”的概念來表達互聯網和實業的關系。王小蘭說,時代集團是一家裝備制造企業,剛開始只是把一個孤立的產品智能化、互聯網化,后來通過把數據上傳到“云”,企業生產的檢測儀器就變成了智能儀器。從這個意義上講,互聯網技術對提高企業效率、降低成本有很大的幫助。
全國人大代表、福建省福州市市長楊益民介紹說,福州正在開展“互聯網+工業”行動。福州目前擁有5個千億元級別的產業集群,包括紡織化纖、輕工食品、機械制造、冶金建材、電子信息,現在政府要做的是,鼓勵這些企業把互聯網思維融入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商業模式創新,比如在企業融資、營銷、生產設備升級等方面,引導企業借助互聯網和高科技的力量,提升智能化水平。
全國人大代表、浪潮集團董事長兼CEO孫丕恕在今年兩會上提出“關于以IT創新加快推進‘中國制造2025’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建議。
孫丕恕表示,突破軟件公共核心技術,加速提升信息技術產業支撐能力,是中國由制造大國轉向制造強國的先決條件。2016年1月,國務院召開專題會議,提出推動“中國制造2025”與“互聯網+”融合發展,大力推進“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轉型。這就需要IT產業與制造業有機整合,形成融合發展的生態鏈和創新模式。
孫丕恕分析說,當前我國工業軟件相關產業普遍規模小,研發能力和產業化程度較弱,核心技術缺少自主性和市場話語權,導致制造業信息化建設碎片化現象嚴重。因此,他建議政府加快培育壯大一批IT龍頭企業,集中突破智能制造支撐軟件的公共核心技術,并牽頭整合協同制造核心資源,創新智能制造生產服務模式,在“中國制造+互聯網”上盡快取得突破。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