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特斯邦威今年一季度財報同比增長9.56%
在最近的服裝市場上,相對于去年這季度是有所回暖的,在最近,美特斯邦威集團發布今年一季度財報,同比增長9.56%。
4月24日晚間,服裝品牌美特斯邦威發布了2015年年度以及2016年第一季度的財務報告,報告數據摘記如下:
1、2015年公司總營業收入為62.94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4.92%;
2、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4.31億元,較去年的正向資金1.45億元下降396.57%;
3、2016年第一季度的營業收入為19.21億元,同比增長9.56%;
4、歸屬上市公司的股東凈利潤為5137萬,同比增長32.38%;
5、2015年四季度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7.53億、10.23億 、15.51億和19.66億元;而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是3880萬、-1.33億、-8175萬和-2.55億元;
6、查閱一組2014年的營業數據,2014年四季度美邦的營業收入分別是:18.41億元、11.53億元、17.00億元和19.26億元。2014年年度全年營業收入66.20億元,相較于2013年的78.89億元,同比下降16.08%。
對比上述數據,我們可以發現,常規情況,美特斯邦威Q1和Q4的營業收入相對較高,Q2最差。這或者與一、四季度銷售的冬裝的價格較高有關。
而近幾年美特斯邦威的年收入不斷下降,目前的股價為每股4.5元,市值113億元(4月25日最新數據)。相較于頂峰時期美特斯邦威近400億的市值,如今的美邦可謂是如履薄冰。有業內人士評論,美邦的業績下降主要源于國際快時尚品牌的沖擊以及美邦內部實施轉型的相對滯后。而在億歐網看來,美邦的業績下降可以歸結為以下幾點:
1、轉型陣痛,連累整體業績萎靡不振。在傳統服裝行業,美特斯邦威算是轉型較為決絕的一家,主要體現在:
1)2013年10月19日,美邦發布公告確定公司要實施全面融合實體店及互聯網業務的發展策略,并宣布將兩年前剝離出去獨立運營的電商平臺“邦購網”收回到上市公司體系當中。這也標志著美邦將整合線上線下業務于一體,同體制經營。
2)2013年10月28日,美邦正式宣布啟動O2O戰略。美邦董事長周成建提出開設美邦體驗店的計劃,將城市特點結合在一起,引入“一城一文化一店一故事”的理念,打造情景式購物。
3)上線“有范”APP,打造全球時尚搭配購物平臺。美邦服飾董事長周成建表示,有范APP的誕生是美邦轉型的一個重要信號,旨在參與互聯網時代競爭,贏取更多盈利空間。
美邦的改善看似每一步都是步步為營,而實際則是迫不得已。O2O戰略的實施充其量只是觸網的一種表現,但實際根本上卻并沒有解決消費者實際需求的痛點,即企業思維和消費者思維的轉換。
2、快時尚品牌沖擊,本土服裝品牌受重挫。談電商和快時尚的沖擊早已是老生常談,國有品牌跟隨了這么久始終卻沒能脫穎而出,這或許與本身基因有關。在消費者越來越追求個性化的時候,品牌的定位,產品的定調則顯得尤為關鍵。
3、品牌營銷并沒能給產品帶來足夠增量。盡管美邦與《奇葩說》等欄目合作緊密,但營銷和銷量中間還隔了一個不可估算的轉化率,服裝廠商與節目的合作只能說是重構了營銷,大筆的營銷投入與銷量之間是否成正比,從目前美邦披露的財報看到的負值數據可見并不理想。
4、對于傳統鞋服品牌來講,近幾年面臨的兩大共同難題是庫存和關店。庫存是拖累一家企業營業狀況的罪魁禍首,長期庫存積壓一方面影響了企業的現金流情況,同時長期處理庫存銷售,也會消耗品牌價值。而關店雖說是品牌優勝劣汰戰略的一方面,但卻說明,門店在經營過程中遇到大阻礙,導致門店業績下滑,最終關閉。
諸如美邦一樣的傳統企業在經歷轉型陣痛的并不在少數,大多數的企業在面臨轉型的時候都在秉承“效果明顯,陣痛感低”的原則,想來真有這等神奇的效果誰不想去嘗試,只是企業不同、行業不同,面臨的轉型難題也必然不同。
在轉型過程中要找準定位、明確品牌、進化團隊、了解需求、輔以工具、增強體驗、精準營銷,如此也許能在過程中事半功倍。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