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服裝出口須適合當地“口味”
初春清晨,不時見到俄羅斯大媽早早地來到中國的黑河集市,從衣帽服飾到食品,一整袋一整袋地掃貨,然后再帶回俄羅斯,以高于原商品3到5倍的價格出售,賺取中間差價……今年以來,這種情況在邊城貿易中已越來越多。
記者近日從我市外貿行業了解到,近期以來,原本主要依靠土耳其及歐洲等國家供貨的俄羅斯,因政策原因導致商品大面積供不應求。部分中國產紡織品、服裝等商品,出口到俄羅斯價格即倍增,比如一張國內售價千余元的地毯,在俄羅斯售價達5000元。周二(4月26日),全球網貿會俄羅斯館負責人康斯坦丁來到重慶,非常急切地希望找到合適的制造商,把東西賣到俄羅斯去,“不管是家紡、服飾,還是大型機械設備,我們現在都很需要”。
訂單網貿館半月賣了100萬元
“現在很難在俄羅斯買到心儀的家紡品。”康斯坦丁說,這些在中國市場再普通不過的商品,在俄羅斯已成為“奢侈品”的象征。俄羅斯的家紡業不發達,不僅生產工坊規模小,且機器設備老舊也導致產品質量在同行中處于劣勢,盡管價格便宜,卻極少有人愿意購買。
“當地有錢人真正青睞的是來自中國的紡織品,這些色彩鮮艷、質感柔軟的商品一直是俄羅斯市場的‘寵兒’。”康斯坦丁打了個比方,這些紡織品在俄羅斯市場,甚至一度被當地消費者看作身份的象征。
這僅是俄羅斯紡織品市場的一個縮影。在俄羅斯大學留學的重慶學生劉沁看來,今年以來,這種情況正愈演愈烈。“從國內去俄羅斯,我都會盡可能多地帶足生活用品。”劉沁說,如今在俄羅斯買床單、衣服,要么很貴,要么質量很差。
巨大的需求量讓中國紡織品在俄羅斯市場的銷售,呈現出快速上揚的趨勢。以跨境電商全球網貿會在俄羅斯設立的網貿館為例,僅今年4月前半個月,俄羅斯客戶的訂單量已經沖破百萬元,下單的客戶還在不斷增加,預計今年二季度,紡織品訂單數量增幅將從目前的20%增加到60%。
除了數量激增,這些在國內市場司空見慣的紡織品,進入俄羅斯市場就身價倍增。全球網貿會相關負責人介紹,一張5平方米的國產手工編織真絲地毯,國內售價大約1000元人民幣,但同樣品質的產品出口到俄羅斯后,當地售價折合人民幣約為5000元,溢價近4倍。
需求服飾家居等5類商品受寵
“俄羅斯處于‘一帶一路’,重慶與俄羅斯之間存在很高的供求匹配。”市外經貿委駐俄羅斯代表處首席代表楊國慶介紹,受歐美大環境影響,越來越多的俄羅斯商人將轉向中國,大量高性價比的商品成為采購熱點。
公開數據顯示,一直以來,俄羅斯大量生活物資都來源于歐洲,在俄羅斯當地超市中,歐洲商品長期占據60%的市場份額,而中國商品占有率僅10%,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2013年。由于政策原因,包括衣物、日用品、食品等歐洲商品在俄羅斯市場份額迅速萎縮,最終下跌到如今的10%,而中國商品利用這個機會迅速搶占市場,各種中國制造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俄羅斯市場,目前已經超過當地市場份額50%。
康斯坦丁介紹,目前,在俄羅斯市場最受歡迎的前五類商品分別為:服飾、電子產品、嬰童用品、家居產品及家裝建筑。
在俄羅斯市場,不僅家紡產品備受青睞,部分工業設備需求也不小。“俄羅斯礦產資源豐富,工業企業集中,當地環保類企業相對比較少,這也是一個價值洼地。”天宮環境科技有限公司重慶營銷部負責人朱女士表示,而國內市場卻相對飽和,競爭激烈,比如不少沿海城市一些中小型制造商刻意推出低價產品,拉低行業價格,整個市場正處于一片“紅海”。
“俄羅斯屬于工業國家,我們考察發現,俄羅斯一些城市開始重視空氣質量和水環境安全,存在很大的市場空間。”朱女士說,最近公司剛敲下方案,決定把水處理設備和空氣凈化設備賣到俄羅斯去。
{page_break}機遇渝派服企紛紛計劃入俄
俄羅斯市場爆發的巨大需求,讓不少渝企看到了機會。
“俄紡織業長年以來生產不景氣,其國產商品不能滿足當地市場需求,進口依賴程度較高。除棉布和純毛布料及一些工業用紡織品外,絲織品、人造絲綢、窗簾布等其他日用紡織品主要依靠‘倒爺’貿易從中國、東南亞和土耳其進口。這給重慶企業提供了很大的市場機遇和拓展空間。”重慶勵志制服廠負責人蔣玲均介紹,他們生產的旗袍,之前一直出口歐美市場,如今希望把旗袍等特色服裝出口到俄羅斯等“渝新歐”沿線國家。
楊國慶表示,重慶制造業正在升級轉型,通過跨境電商釋放過剩產能,正是“走出去”打造品牌影響力的契機。
重慶東奧迪利斯制衣有限公司負責人黃先生介紹,目前,他們每年產量為300多萬件,其中歐美市場要占六成左右。“不過,近兩年,紡織服裝貿易生意也越來越難做。”黃先生透露,一方面,全球經濟貿易增長乏力、海外市場需求下滑,國內紡織服裝出口總體下降。另一方面,由于國內人工成本高漲,部分訂單開始向東南亞轉移,周邊國家服裝產業迅速崛起擠占了我國服裝產業空間。以去年為例,他們公司出口業務的利潤空間至少被擠壓了10%以上。如今,他們的業務也在逐漸向中東等地轉移。
小林寢飾負責人林良快則介紹,目前,小林寢飾的出口業務集中在美國,今年出口業務只能持平,如果有新興市場,也會考慮進入。
重慶職業裝服裝協會會長、立泰服飾董事長張敏書也表示,目前,服裝行業壓力大,尋求新的市場也是服裝企業的一條出路,他們打算今年年底逐漸開始接外單。
重慶森格莉雅服裝公司負責人程先生表示,目前,他正在與國內一大型跨境電商接洽,希望通過該平臺在俄羅斯設立線下展館,在海外商家客群中先樹立起品牌形象,然后通過線上線下融合的方式,提供一系列本土化服務。
■建議
紡織服裝出口須適合當地“口味”
市場有了,如何把握機會?
“對服裝出口而言,首先就是要了解當地市場情況,做出適合當地消費者‘口味’的產品,才能迅速占領市場。”蔣玲均說,以俄羅斯為例,俄羅斯人是注重著裝的民族,款式色彩講究新快,并且市場消費能力也相差較大,要么是做高端服飾,要么就直接走低端,總體利潤不及歐美市場。此外,匯率等貨幣政策以及出口配額設置等,也隨時影響企業的出口,這也是服裝企業必須掌握的要素之一。
“要做外單業務,在貨款支付等具體細節方面也需更留心。”渝中區個協渝派服飾協會常務副會長、TTB歐韓時尚品牌負責人鄭玉英表示,以朝天門渝派服飾批發商為例,一直都靠中間經紀人搭橋銷售,廠家與銷售商家之間基本不碰面,也沒有相關的合同約定,常發生欠款難追回的事件,有些企業只有主動放棄外單業務。以前渝派服飾協會內做外單的有三四十家,如今已經不足五家。
“渝派服飾部分企業在接海外訂單時,基本上都是代工,并沒自有品牌,這種模式并不穩定。”程先生說,要把服飾品牌真正提升起來,在當地打響品牌知名度才是最有力的保證。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