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消費者“日韓化”的問題一直都是“心頭病”
"五一"小長假來臨,相信很多中國人正在準備短期出行。由于近年國內旅游問題叢生,短期海外旅游正在成為中國人消費的一個熱門,尤以赴日韓旅游頗為聚攬人氣。消費與收入有關,與產品質量有關,與品牌策略有關,但從一個國家來看,未來社會的消費不只是一串數字,而是一場貫穿社會、拉動產業、涉及貨幣政策、消費政策導向、經濟結構調整的市場"革命"。
據日本觀光局公布的數據,2015年赴日中國大陸游客人數達到了499.38萬人次,比2014年的240.91萬人次增長了107.3%,中國已躍居為日本最大旅游客源來源國。進入2016年,增長勢頭毫無衰減跡象,上海的日本領事館等簽證簽發機構,不得不增加雇傭臨時工,以應對每天大量的簽證辦理業務。中國人赴日旅游的主要目的并非觀光,而是大量購物。中國大陸游客在日本的"購買力"驚人,2015年,赴日中國大陸游客總消費額達1.41萬億日元(約823.44億元人民幣),人均消費額為28.38萬日元(約1.66萬元人民幣),比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游客在日本人均消費額多出10萬日元(約合5840元人民幣)。
韓國的情況同樣如此。2015年,中國赴韓旅游總人數預計達611萬人,占赴韓外國游客總人數的40%多。韓國觀光公社的統計顯示,2015年赴韓中國游客平均每人消費金額約2200美元(約合14283元人民幣),高于赴韓游客平均消費額的一倍以上。根據統計,2015年,70%以上赴韓中國游客的主要目的是購物,20%左右的中國游客是為了感受韓流文化,另外還有游客專門赴韓整形、觀光等。按韓國觀光公社的預計,2015年全年,中國游客在住宿、交通、購物等方面,給韓國帶來的綜合經濟效益為220億美元,約占韓國GDP的1.6%。
促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可謂內外都有。從內部來看,中國市場本身存在不小的問題。由于國內商品山寨化在加劇、產品質量沒有保障、市場欺詐時有發生、消費者得不到足夠保護、服務水準較低等原因,不僅嚴重影響了國內合格商品和服務的供給-這大概是中國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個重要原因,也削弱了中國消費者在本國消費的意愿。過去很多人都說,消費不用政府來刺激,增加居民收入是提升消費能力的首要前提,居民收入增加了自然會產生消費?,F在看來,問題并不那么簡單,如果消費供給和消費環境不好,增加的收入則會變成其他國家的收入。
從外部原因看,吸引中國消費大量外流的也有不同原因。一是產品質量。日本產品長期以來以優質著稱,這種印象從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一直持續,至今未變。韓國產品后來居上,在某些產品和大眾文化中建立起了對中國消費者的優勢。中國人到日本和韓國搶購商品,與日韓產品的品牌和質量有直接關系。近兩年中國人搶購日本馬桶蓋、電飯煲等就是典型的反映。二是貨幣貶值引發的世界經濟結構的調整。在安邦咨詢首席研究員陳功看來,中國人搶購日韓商品不僅僅是產品質量問題,還與貨幣貶值引發的變化有關。貨幣貶值讓世界制造的商品更便宜了,過去日本、韓國的商品價格比較貴,但因為日元和韓元的貨幣貶值,這些商品比過去變得便宜了,因而在世界上比過去更受歡迎。三是日韓等國針對中國消費者調整和改善了消費環境,推出更有利于中國買家的多種服務,便于中國消費者購買更多。
實際上,這個問題的背后正在出現更為復雜的結構改變,這是日本積極支持和擴大中國旅游者消費的深層次原因。日本是一個很聰明的國家,他們的認識范疇很大。中國原本基于"世界工廠的十年",剛剛為自己的產品建立起一定的地位。在這個時期,日本和韓國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出現了萎縮。但現在借著貨幣貶值,商品的相對低廉,日本、韓國產品卷土重來,現在不但中國人愛買日韓產品,就連俄羅斯、蒙古、越南和東盟的國家,也出現了青睞日韓產品的趨勢,大量日韓產品正在重新占領市場。這種趨勢發展下去,必然導致世界經濟出現結構性的改變。
中國制造商沒有抓住中國消費提升的機會,但消費者則高度"日韓化"-現在中國的年輕一代,不但"長得像"日韓人,不像的也通過整容讓自己更像,就連用詞造句也在大量使用日韓語的元素。很難想像,中國這樣一個歷史悠久國度的年輕一代,不僅對自己國家的產品缺乏信心,在文化和時尚方面也沒有建立起自己的特色,過去"哈日",現在"哈韓"。這并非是簡單指責年輕人的消費選擇,而是要從系統角度來反思中國為何在"世界工廠"之后,在消費領域遇到這樣的困境。如果說政府關注政策"導向",我們認為這里面的"導向"是最值得重視和警惕的地方。
什么是消費?消費是如何產生和持續的?消費是如何演化升級的?對中國的很多經濟學者或政策官員來說,這些是看似明白、實則陌生的大問題。在很多中國經濟學者眼里,"消費"就是一個數字,比如:2015年我國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30.1萬億元,同比增長10.7%,消費對社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6.4%。但這些數字背后的消費供給和需求是如何實現的?我們其實很陌生。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