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發10億美元債券又能帶來多大的影響力
在今年的京東年會上,京東集團CEO劉強東明確了京東未來的三大發展方向,將主要聚焦在電商、金融和技術三大領域,電商包含京東商城、京東到家,金融包含京東金融和正在申請的京東財險,技術則以云計算技術和京東智能為主。不過,從目前來看,京東金融、京東到家兩個項目仍在消耗資金。
作為一家大型電商企業,京東虧損多年,并且近期動作頻頻,包括提高物流費用,提高入駐商家的平臺使用費,延長供應商賬期等,這一系列動作引外界關注。
近日,京東宣布,將發行總額10億美元的債券,其中5億美元利率為3.125%,2021年到期;另外5億美元的利率為3.875%,2026年到期。發行完畢后,京東債券將在新加坡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
受到該消息的影響,在接下來兩個交易日,京東的股價分別下跌3.07%、8.6%,兩個交易日市值蒸發44億美元(近300億元人民幣)。
不久前,美國標準普爾評級服務公司授予京東的長期企業信用評級為“BBB-”,評級展望為“穩定”。
據了解,標準普爾長期債券信用等級共設10個等級,而京東所處的“BBB-”正好是第四個級別,由于帶有“-”號,所以處于“投資級債券”的最末一檔。對比之前中概股BAT在美國發債,標準普爾給予阿里巴巴、騰訊、百度的信用評級,分別為A+、A-、N/A。
對此,業內人士認為,這樣的評級可能與京東一直處于虧損狀態有關。而京東從上市以來僅僅過去兩年時間,如此大規模發行債一定是業務對資金需求大。
今年3月,京東發布了2015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財報顯示,2015年全年凈收入為1813億元(約280億美元),同比增長58%;交易總額(GMV)達到4627億元(約714億美元),同比增長78%。除了增長數字外,京東的虧損同樣引發關注。美國通用會計準則(GAAP)下,京東2015年全年歸屬于普通股股東的凈虧損為94億元人民幣(約14億美元)。而去年同期凈虧損為50億元。
京東集團公關部回應《中國經營報》記者:“企業發行債券是非常常見的融資手段,BAT全部都有發行債券,阿里還發了80億美元的債券,京東發行的債券算比較少的。”
按照其說法,企業做到一定規模、在市場上獲得一定認可之后,會建立一定的信用,然后可以以一定的利率水平來發行債券,進行資金的補充,這是很正常的行為,不存在沒錢了才發債券這種說法。而且,用這種方式融資成本并不高,能融到為何不融呢?
在艾媒咨詢CEO張毅看來,這種說法有一定的道理,10億美元的債券能夠發行出去,還是說明京東有一定能力。
他指出,一般而言,企業的融資渠道分為三種:發行股票、發行債券、向銀行貸款,債券相對是最優的方式,因為發行股票會稀釋股權,未必是件好事;向銀行貸款,中間的利息高,還有很多麻煩的手續,不一定能貸到。對于京東來說,發行債券是一個不錯的融資渠道。
“但京東為何會發行債券,這確實是個問題。對企業來說,發行債券會對股價造成影響,未必是很好的選擇,但一定要走這條路,說明京東在資金上還是有一定的壓力。”張毅說道。
在京東宣布發行債券后的兩個交易日,京東的股價分別下跌3.07%、8.6%,兩個交易日市值蒸發44億美元,近300億元人民幣。
此前,京東公關部曾向記者表示,“截至2015年年底,京東的流動資產為580億元人民幣,所以完全不存在資金吃緊的任何擔憂。”而從財報上看,這580億元人民幣的流動資產既有現金流也有庫存,都是流動資產的組成部分,同時也有應收賬款。
上述人士表示:“在零售行業里,財務有這樣的特點,首先現金流是充裕的,其次流動資產可以很快變現,比如庫存,京東庫存里有200億元的貨,還有應收賬款,京東有白條。當然,零售行業也必然有供應商的應付賬款,但這個和資金鏈緊張沒有關系。”
不過,張毅則認為,流動資產不是很能說明問題,因為理論上來說有應收賬款就意味著有應付賬款。
“京東是一個資金快速流動的企業,左手錢進來,右手就馬上出去,對于這樣的企業而言,如果沒有資金沉淀在賬上,一旦出現某個問題,比如收錢慢了點,競爭對手突然發力等,基本上是不利的。比如當年的8848是個很有價值的企業,就是死于現金流儲備不足。”張毅說。
眾所周知,京東商城的傳統強項在于3C品類,銷售額占比約60%,是京東的主要營收來源。不過,從今年開始,其競爭對手阿里、蘇寧卻聯手入侵這個領域。
今年4月7日,阿里和蘇寧宣布“聯合練兵”,打通物流、服務等渠道。蘇寧的線下優勢彌補了阿里的物流不足,而阿里的流量又支援了蘇寧的線上擴充,雙方意圖明顯,就是要以線上線下融合的模式狙擊京東的看家品類3C數碼家電。
根據阿里和蘇寧對外公布的“聯合練兵”細節,從4月9日起,除了在促銷方面的優惠,凡是在天貓購買手機、數碼、家電的消費者可享受蘇寧的最近門店、倉儲所提供的各項服務,包括極速物流配送、家電上門以舊換新、免費上門安裝、3C數碼產品維修等售后服務等。
反觀京東,很早就開始將品類擴充作為重要戰略目標,希望通過不斷擴充其商業邊界可以實現收益的增長。易觀分析師王小星認為,京東商城一直主打3C品類,其銷售額占比約60%,但3C品類價格較為透明,毛利低,京東商城的虧損與過分依賴3C品類有一定關系。
毫無疑問,京東的發展大方向是對的,但關鍵在于,其他品類的“戰況”如何?
京東給出這樣的數據:除了3C產品保持高度增長之外,日用消費品、服裝服飾等品類的銷售增長同樣顯著。2015年全年電子與家電產品的核心交易總額為2289億元人民幣,比2014年增長65%;2015年全年日用商品及其他品類商品的核心交易總額為2176億元人民幣,較2014年增長109%。與占2014年全年42.8%相比,2015年全年日用商品及其他品類商品核心交易總額占核心交易總額比例上升至48.7%。
在今年的京東年會上,京東集團CEO劉強東明確了京東未來的三大發展方向,將主要聚焦在電商、金融和技術三大領域,電商包含京東商城、京東到家,金融包含京東金融和正在申請的京東財險,技術則以云計算技術和京東智能為主。不過,從目前來看,京東金融、京東到家兩個項目仍在消耗資金。
京東金融可謂復制了京東集團“砸錢布局”的套路。為了盡快上馬業務線和增加營業金額,京東金融以低費甚至免費拓展業務,在一定程度上還降低了風險閥值。根據媒體報道稱,2015年前三季度,京東金融營收12.58億元,卻虧損了6.77億元,凈虧損53.8%。
然而,今年以來,整個市場大環境卻并不那么盡如人意,互聯網金融有降溫的勢頭,很多P2P公司跑路,眾籌也沒有像往日那么熱。有業內人士指出,甚至有些互聯網金融的廣告都不讓打。
京東表示,“京東金融不是所謂的互聯網金融公司,我們定位為金融科技公司。從成立之初就選擇以數據科技為核心競爭力,通過自身的積累以及對外廣泛的戰略部署,我們具備了獲取各種不同維度的數據源的能力,也具備了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并應用的能力。”
另一方面,在線上線下的整合布局上,京東投資了多家公司,包括永輝超市(8.460,-0.27, -3.09%)、天天果園、餓了么等。2015年8月7日,京東宣布與永輝超市達成戰略合作,并以9元每股的價格出資43.1億元人民幣,獲得后者10%的股份。不過,雙方除了在去年“雙十二”前夕,共同舉辦主題為“生鮮到家”的活動之外,幾乎沒再傳出更多的合作落地。
在業內看來,對于京東而言,要實現盈利不是難事,但問題在于,要止損增收就要失去發展速度,而發展速度越快就虧得越多,并且還增加了風險,這才是京東目前所面臨的進退兩難局面。而如今10億美元企業債券“輸血”,又能給京東帶來多大的起色?仍有待觀察。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