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大量關店一邊火熱賺錢 中國服裝行業怪象由何而來?
作為消費品工業的一部分,目前的中國服裝行業存在一個奇怪的現象:一方面,服裝品牌企業大量關店;另一方面,紡織服裝業卻實現了出口、利潤的雙增長。如何解釋這個現象?
幾年前出現的服裝行業大量關店現象如今還在持續。作為男裝市場占有率最高的品牌,雅戈爾在今年已經關閉了35家門店。另一大品牌九牧王,一季度凈關店26家。貴人鳥今年新開零售終端71家,但是卻關閉了148家。
有人說,這些數據表明服裝業還處在寒冬之中。不過,海關總署的數據卻顯示,4月份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同比增長接近5%,環比大增超過兩成。利潤方面,紡織服裝業一季度的增速也接近7%??雌饋聿还獠焕?,還暖意融融。而提到服裝行業,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高勇,最近更是連說了三個“火”,語氣里充滿自豪。
高勇:前幾年沖鋒衣的出現,使得我們服裝的銷售火了一把。前兩年,我們的尼龍系帶絲出現以后,秋羽絨的推出又是火了一把。現在我估計,幾乎每個人都有一件薄薄的羽絨服。去年雙面尼龍的出現,使女士大衣和女士外衣也火了一把。
這一冷一熱究竟該如何解釋?在中國服裝協會副會長陳國強看來,服裝的需求一直在增長,行業并不“冷”,出現大量關店問題是因為一些企業沒有做好創新和轉型升級。
陳國強:比如說它投資房地產了,投資股市了,投資造船了等等。它專注度不夠,它的轉型升級投入不夠,因此它會走下坡路。另外一個就是,有些企業在現在的市場消費發生變化的情況下,它的時尚化程度、信息化程度、產業鏈的重構不夠。
記者了解到,紡織服裝行業市場化程度較高,國際對標率也高于一般的消費品工業,也就是說,早就和國際接軌了。大量服裝出口到國外,其實也是這個行業可以一邊關店,一邊賺錢的原因。
但業內人士指出,長期保持這種狀態,并不是利好,因為這說明國內服裝的品牌認可度不高。國務院辦公廳最近印發意見,提出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的“三品”專項行動,高勇指出,創品牌是中國服裝行業的當務之急。
高勇:我們最大的短板,我們的薄弱環節還是我們的品牌。大家也知道,我們現在服裝出口占了全世界的三分之一,但是這三分之一里面,我們絕大多數是貼牌。
在不少行業中,技術是形成品牌的核心,但在服裝行業,品牌更多是由設計定義的。高勇透露,我國服裝行業正在加大和全球知名服裝院校的合作力度,提高設計水平。陳國強說,隨著設計水平的提升,中國服裝企業在代工出口的同時,應該逐步嘗試打造自己的品牌。
陳國強:我們很多企業在為耐克、阿迪、優衣庫這些企業加工的時候,把設計已經拿過來了??钍?、質量、面料選擇都是交給中國企業了。我們在推出口產品的同時,也要結合自己的品牌往外打,就是說這些加工企業,也要和其它企業合作,自己打品牌或者國際品牌,這個也慢慢已經出現了。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