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備棉貨源主要集中在外商和大型棉花企業手中
從調查來看,目前河北、山東兩地監管庫移庫的2016/17年度新疆棉比較少且2016/17年度地產棉也不多,除了在鄭期CF1701、CF1705合約做了套保,計劃生成倉單并交割的棉花外,400型企業入庫、公檢的積極性不高。業內分析,由于黃河流域地產棉主要是在當地銷售,看貨、取樣、提貨比較方便,買方到廠看大貨后直接找車拉走,品質以棉紡織廠的廠檢結果為準,對于買賣雙方來說不入庫公檢,不僅可以節約100-150元/噸倉儲費用,而且節省了汽運支出;另外,由于2012年以來,內地各棉區植棉面積大幅萎縮,產量下滑至100萬噸左右導致400型軋花廠停收、倒閉、變賣設備的不在少數;而今年籽棉收購價開秤偏高,400型企業延遲開秤,但200型小軋花廠“開足馬力”搶收搶購,籽棉資源更加稀少,部分河北、河南、山東等地的400型企業只收購、加工了300-500噸皮棉,入庫、公檢的信心不足。
山東某貿易商表示,11月下旬以來儲備棉成交并不活躍,詢價和提貨主要以紡40S以下中低支紗的老客戶居多。據其介紹,一方面儲備棉在價格上的優勢并不大。目前河北南部、山東等地皮棉3128級軋花廠內提貨價15300-15500元/噸(3129級稍高100-200元/噸),地產棉3129級到廠價16000元/噸左右,而品級、可紡性要強于儲備新疆棉,另一方面,近一個多月來,國內外棉紗的價差已拉大到700-1000元/噸,而國內棉價“芝麻開花節節高”,紡OE紗、C32S及以下低支紗不僅沒有利潤反而虧損,因此中小紗廠、織布廠減、停產的比例較高,對低品質、低顏色級棉花的需求下滑。一些內地紗廠反映,貿易手中的高品質儲備棉資源早已被挑走,剩下批次大多可紡性差、雜質大、“三絲”或回潮大,但賣方又不肯降價,因此很難協商成交。
由于京津冀地區發生霧霾天氣,高速封路、工廠停工,地方政府給企業下達停產、限產“環保令”,棉花交易、運輸受到較大影響。截止12月17日,新疆阿克蘇、喀什、庫爾勒等地籽棉價格維持在7.25-7.35元/公斤(衣分39-40%),價格重心上漲0.05元/公斤。但據內地赴疆采購工作人員介紹,由于霧霾原因,新疆棉通過汽運走貨量有所下降,一些公司也暫停了疆棉內運和移庫。12月18日,河北滄州、保定以及山東東營、德州等地籽棉主流收購價7.2-7.95元/公斤,保持平穩。據軋花廠反饋,近期停工的軋花廠繼續增多起來,尤其棉花經紀人更是呆在家中,棉農售棉受到影響。受之影響,近期現貨價格滯漲,但依然價格堅挺。截至18日,新疆手采棉“雙29”“雙30”山東、江蘇等地出庫價格16600-16800元/噸,個別在17000元/噸;地產大包棉3128級價格15600-15700元/噸。
據山東、河北及天津等地紡企反饋,霧霾之下,交通受阻,棉紗交易減少。據山東某廠負責人說,周內棉紗提貨明顯減少,企業庫存小幅上升。該廠普梳21S、32S、40S價格分別19700元/噸,22000-22600元/噸、24200-24300元/噸,價格重心再漲100元/噸左右。加上紡企停產限產企業增多,政府強力治霾,截止周內,凡是涉及污染的企業被要求限產、或停產,并采取劃分責任區、責任到人、住廠盯防等措施,紡織廠的紗線產能下降20%以上。棉紡織幾家歡樂幾家愁。小型紗廠、印染廠幾乎全部停產,這讓一些粗支紗的生產受到影響,在市場需求之下,價格繼續上揚。大型紡企被要求限產20%,并以用電量的增減作為考核依據,近期棉紗銷售略有好轉,部分紗支也小幅上漲價格。進口紗方面,近期抵港、入庫量呈上升趨勢,據貿易商反饋,近期港口庫存量在9.2-9.5萬噸,由于臨近年底,貿易商拋貨意愿增加,在價格上也略有松動,一些成交讓利100-300元/噸的情況屢見不鮮。市場預計,近期進口紗價格易跌難漲。
想要了解更多的資訊,敬請關注世界服裝鞋帽網的報道吧。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