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革行業經濟運行的總體情況:進入深度調整期
中國皮革協會會同中國財貿輕紡煙草工會在京召開中國皮革行業2016經濟運行情況暨《制鞋行業部分勞動定額指導標準》新聞發布會,會議分析了去年我國皮革行業經濟運行的總體情況和特點,并對今年皮革行業走勢進行了預測。中國財貿輕紡煙草工會副巡視員張曉冬、輕工煙草工作部部長嚴紅,中國皮革協會理事長李玉中、秘書長陳占光、副秘書長葉香菊,北京神州比杰勞動定額技術研究所總經理王定祥等領導和嘉賓,以及新華社、中國新聞社、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等媒體代表近40人參加了此次發布會。中國皮革協會副理事長嚴平主持新聞發布會。
中國皮革協會理事長李玉中為發布會致辭,他表示,2016年皮革行業基本實現了平穩運行,但經濟運行總體呈現產量指標波動、銷售增速放緩、利潤同比下降、出口跌幅加劇等顯著特征,未來發展的潛在風險值得警惕。他強調指出,目前來看,全球皮革市場需求正在溫和復蘇,雖然運行依舊較為艱難,但是整體呈現穩中向好的態勢。我國宏觀經濟雖然面臨一定的困難,但市場蘊藏的機遇同樣值得皮革業關注和把握,包括內需擴大和消費升級將成為我國皮革工業發展的內生動力,區域產業結構調整形成的新局面,以及信息技術、互聯網與制造業的深度融合給產業創新發展提供的廣闊空間等等。
中國財貿輕紡煙草工會副巡視員張曉冬作編制背景介紹,并對《制鞋行業部分勞動定額指導標準》的重要意義、工會在參與勞動定額管理工作中的作用作了詳細闡述,特別對廣大制鞋企業如何用好《標準》提出了指導意見和要求。他指出,在皮革行業制定勞動定額指導標準,有利于加強企業管理,有利于適應新形勢下勞動、工資、人事制度改革的需要,有利于推動企業提高勞動成產效率和經濟效益,有利于維護職工群眾的合法權益。建立和完善行業勞動定額標準還對于促進行業發展,提升管理水平和市場競爭能力,保障勞動關系和諧穩定具有十分重要意義。同時,勞動定額標準化是國家標準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制定皮革行業勞動定額指導標準,有助于提高中國制鞋的國際競爭力。
中國皮革協會秘書長陳占光正式發布了《制鞋行業部分勞動定額指導標準》,對標準的編制原則、編制過程和具體內容,以及對行業的促進作用作了詳細介紹;中國皮革協會副秘書長葉香菊作中國皮革行業2016經濟運行情況發布,分析了去年我國皮革行業經濟運行的總體情況和特點,并對今年皮革行業走勢進行了預測。
2016年,全球經濟低迷、市場需求不振、出口優勢弱化,面對錯綜復雜的市場形勢和內外競爭,我國皮革行業深入推進轉型升級,承壓前行。2016年行業總體呈現景氣指數漸冷下滑、銷售增速放緩、利潤同比下降、出口跌幅加劇等顯著特征。鑒于行業利潤18年來首次下降、進出口同步下降,且行業出口二十年來首次出現兩連降,進口自2009年來首次下降,因此,行業主要經濟指標體系發生較大轉變,行業發展進入深度調整期。
縱觀2011-2016六年來中輕皮革景氣指數,年度曲線逐年下移,2016年的月度均值為86.9,相較上年下降2.5個點,全年處于漸冷區間,其中銷售收入、利潤總額和出口景氣三項主要指數相較上年均有下滑,分別處于漸冷、過冷、平穩區間。2016年我國規上皮革主體行業(皮革、毛皮及制品和制鞋業)企業完成銷售收入1.4萬億元,同比增長3.2%,增速回落2.9個百分點。以6月份為分水嶺,行業銷售收入增速下滑之勢日趨明顯。制鞋、箱包等主要行業穩定增長,而制革同比下滑,毛皮服裝同比降幅最大,為7.1%。
行業利潤總額862.4億元,同比下降3%,增速回落8.5個百分點;行業利潤累計同比自1998年來首次下降,且自下半年起持續下滑,沒有明顯好轉跡象,提高運行質效,調結構、穩增長成為行業首要任務。其中,占據全行業利潤總額半壁江山的制鞋業同比下滑0.4%,毛皮服裝更是銷售收入、利潤雙項降幅最大的細分行業,利潤降幅達43.1%。2016年15家電商網站的重點鞋包類產品銷售額922.3億,同比增長9.8%,與運動相關的品類均獲得高速增長,男女包袋類產品大幅下滑。數據顯示,線上鞋包產品的銷量增速高于銷售額的增速,低價模式仍是網銷產品的主要特征所在,長遠來看,日趨走低的價格不利于行業的健康發展。
2016年我國皮革主體行業出口764億美元,同比下降11.3%,跌幅加劇8.2個百分點。行業出口下降是系列不利因素疊加造成的結果:一方面主要出口市場經濟復蘇緩慢,外需疲軟,對于出口導向型的皮革行業影響重大;另一方面,企業生產成本不斷提升,國際比較優勢日趨弱化,產業及訂單轉移導致我國皮革主體行業在歐美市場份額逐步縮小;成本上升之時,行業出口單價卻大幅下跌,更讓行業出口面臨雪上加霜之困局。分行業來看,鞋業和箱包出口合計占比91.6%,平均降幅11.8%,決定了全行業出口的走勢。行業出口的不景氣直接影響了產品出口單價的下滑,2016年鞋類出口的單價為4.8美元,同比下降6.8%,而上一年的增幅為3.4%,2014年度的增幅更是高達10.1%。
美國作為行業出口的第一大目標市場,長期以來是行業出口的風向標。2016年,我國皮革主體行業對美出口大幅下降15%,而上年為增長5.6%,這也是行業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對美出口的再次下滑。與之對應的是,對東盟出口自2010年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正式成立以來出現首次下降,降幅高達19.1%。考慮到東盟皮革行業近來發展迅速,及我國對其出口產品的類別,行業對東盟的出口未來增長難說明朗。歐盟是我國皮革主體行業出口的第二大目標市場,2016年對其出口同比下降7.2%,連續兩年下降,且降幅加劇3.12個百分點。總體來看,我國皮革主體行業對外出口基本處于全線下滑的態勢。
2016年我國皮革主體行業進口89億美元,同比下降7%。制品對進口增長的貢獻連年高于原料進口,且制品進口總額首次超越原料進口,顯示我國的消費結構發生變化。另一方面,占據原料主要份額的成品革和半成品革進口量值齊降,顯示行業生產有放緩的跡象。上海連續三年超越廣東成為全行業進口第一大省,二者占我國皮革主體行業進口總額的61.5%,但其進口產品結構差異顯著。消費導向型的上海占我國鞋類進口總額的47.7%,占箱包進口總額的69.6%。加工貿易型的廣東進口以原料為主,占我國成品革進口額的53.8%,半成品革進口總額的40.5%,已鞣毛皮進口總額的25.1%。
歐盟和東盟是我國皮革主體行業最主要的兩大來源地,占比分別為30%和29.8%,同比分別下降8.1%和增長14.5%。值得注意的是,越南皮革主體行業近年來對華出口持續增長,近年來取代意大利成為我國鞋類最大進口國且產品單價微增1.8%。另外,我國自東盟進口已鞣毛皮的量值分別同比激增62%和38.6%。在全行業對東盟出口增速出現大幅回落之時,自東盟進口的貨值連年高速增長,需要引起行業警醒。
2017年1-2月銷售收入1,925.8億元,同比增長5.6%;利潤總額120.7億元,同比增長2.8%;出口額112.9億美元,同比下降1.1%;進口總額13.3億美元,同比增長10%。其中,成品革、半成品革、生皮及已鞣毛皮進口同比增長,顯示業界對原料需求有所增長,對于行業發展是一利好消息。2017年,全球皮革市場需求正在溫和復蘇,雖然運行依舊較為艱難,但是整體呈現穩中向好的態勢,且隨著皮革行業不斷落實“三品戰略”,把握消費升級機遇,提高供給質量和效率,我國皮革行業今年運行有望實現穩中向好、穩中提質。預計行業全年銷售收入繼續保持低個位數增長,利潤增長的形勢依舊嚴峻,但出口跌幅將有所收窄。
更多相關的資訊敬請關注世界服裝鞋帽網吧。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