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市場:需求超市場預期是價格上行的核心原因
今年以來,市場處于對宏觀經濟的悲觀預期,大宗商品市場上半年出現了比較明顯的下跌。但最近幾個月的宏觀經濟數據企穩反彈,說明了實體經濟的堅韌,對大宗商品的需求比較強勁,所以我們看到只要供應面不是太利空的大宗商品,本年度走勢都比較強勁,黑色系某些品種再創新高,有色系品種也呈現強勢。市場對需求的悲觀預期也一直影響了鄭棉市場,而當我們回顧近年棉花的走勢時,會發現就是因為對需求過于悲觀的預期導致棉花的超跌,而一旦需求被釋放,價格會出現爆發式上漲。
比如在2014、2015年度,包括2016年度的上半年,很多人對國內棉花需求的預期以600多萬噸來計算,然后以這樣的數據來進行生產經營安排,導致社會庫存不斷壓縮,終于在去年拋儲前庫存緊張的局面使得棉價出現爆發式上漲。回到今年,雖然大家認為需求已經恢復了不少,而且提高了對棉花需求的預期,但還是不夠。在上半年和市場人士交流時,大家認為今年棉花需求在750萬噸左右,最多780萬噸,已經是很不錯了;但從現在的情況來看,有可能在800萬噸以上,甚至達到830萬噸。
事實上,除了中國以外,國際市場的需求也持續超市場預期,我們看到最近兩年USDA對需求的調整,基本上是以調高為主,很少有下調的時候,這些是支撐全球棉價的主要原因。
新年度全球種植面積大幅增長,按目前的情況看,年度產量增加192萬噸,其中印度增加43萬噸,美國增加40萬噸,巴基斯坦增加32萬噸,中國增加27萬噸,四大主產國均出現明顯增加,即使后期天氣出現異常,本年度產量大幅增加的概率也很大。從供需平衡表來看,國際市場期末庫存增加的局面難以改變。
以上是從供應棉看,利空很明顯,但從需求面來看,又給了我們樂觀的一面。雖然USDA一直在上調全球的棉花消費,但其上調的幅度值得商榷,特別是體現在印度市場。從印度的供應和價格來看,需求應該有較大的提升,但我們沒有看到USDA對其的合理調整,2016-17年度的印度消費還出現了小幅的下調。筆者認為,后期USDA對印度市場的調整應該會比較明顯。
世界市場的需求旺盛,從美棉的出口也可以看出端倪。在2016-17年度美棉出口出現明顯的增長后,2017-18年度的美棉預售也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成績。2016-17度累計簽約345萬噸,去年同期216萬噸,增加了129萬噸;2017-18年度的美棉預售累計簽約111萬噸,而去年同期為52.2萬噸。雖然USDA基于其他方面的考慮,下調了2017-18年度的美棉出口預期,但目前的預售情況顯示非常良好。
基于以上的情況,筆者認為,USDA低估了全球消費,后期將繼續上調,以抵消全球產量上調的影響,看似龐大的供應壓力對市場的影響將減小。此外,中國有可能在2017-18年度輪入進口棉,又將明顯減少國際市場期末庫存。因此,雖然市場普遍比較悲觀,但從目前的價位看,國際市場有消費支撐,下跌的空間有限。
更多相關的資訊敬請關注世界服裝鞋帽網吧。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