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纖維”正引領整個產業轉型升級
據世界服裝鞋帽網了解,作為紡織品的原材料,纖維在產業鏈中的角色一直比較“質樸”,大多數消費者很難將纖維與“品牌”“流行”“時尚”等熱詞聯系起來。實際上,纖維不僅有品牌,而且有能力把品牌打響,還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整個時裝圈的流行趨勢。通過“中國纖維流行趨勢”的發布,“中國纖維”這一公共品牌正在全球市場上大放異彩,其不斷提升的國際影響力正在引領整個產業轉型升級。
纖維是紡織產業鏈的源頭
為全面展示纖維在紡織產業創新中的龍頭作用,從2012年起,工信部消費品工業司聯合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等推出“中國纖維流行趨勢”。
如今,“中國纖維流行趨勢”已成為國內外化纖行業年度盛事。作為中國化纖行業發展的風向標,它正以不斷提升的國際影響力引領整個產業轉型升級,讓“中國纖維”這一公共品牌在全球市場上大放異彩。
業界認為,“中國纖維流行趨勢”的6年實踐不僅開創了國內原料端趨勢研究的先河,更為整個紡織產業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提品質、增品種、創品牌”戰略、依靠軟實力驅動轉型升級指明了方向。
趨勢研究,從源頭做起
“中國纖維流行趨勢”改變了全球時裝圈“流行色—面料—成衣”的趨勢研究模式,開創了國內原料端趨勢研究的先河
“中國纖維流行趨勢”是什么?
簡單說,它是一個專業平臺,向世界展示國內最熱門、最富科技性、最具市場潛力的纖維技術及產品。它以技術為核心、需求為導向,深入研究消費趨勢,引導纖維企業加大對新型纖維產品的創新力度,并定期將國內最新、最前沿、差異化程度最高、國際領先的新產品信息傳遞至下游制造企業,從而不斷擴大產品應用領域,提升纖維品牌對紡織化纖產業發展的貢獻率。
經過多年的高速發展,尤其是經歷了2000年至2010年的“黃金十年”后,中國化纖產業已經在一定程度上進入了瓶頸期。目前,中國化纖產量在全球總產量中的占比接近七成,穩居全球第一。但中國化纖行業仍然大而不強,技術創新能力、產品開發力度、品牌影響力等核心要素與國際高端產能相比依然有巨大差距。隨著結構不合理、產能過剩等矛盾不斷加劇,中國化纖行業轉型需求已經迫在眉睫。
“必須找到一個新的突破口,徹底扭轉行業企業多年來單純依靠數量擴張發展的模式,從硬實力建設轉向軟實力提升。這意味著,企業必須比以往更加注重產品研發,更加注重品牌建設。”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會長端小平接受《經濟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纖維流行趨勢”的發布就是要最大限度彰顯技術創新、品牌建設的能量,引領整個行業關注纖維品牌,開發品牌產品。
2012年3月份,工信部消費品司、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東華大學、紡織化纖產品開發中心在北京聯合發布2012/2013中國纖維流行趨勢報告。異形細旦吸濕排汗聚酯纖維、原液著色聚酯纖維、竹漿纖維、殼聚糖纖維等10種高性能、高技術含量、環保綠色的新型纖維入選榜單,并在業界一炮打響,傳遞出中國化纖工業對于未來發展方向的新追求。
“‘中國纖維流行趨勢’的成功發布標志著我國化纖工業終于真正邁出了從‘量的增長’到‘質的提高’轉型步伐。”端小平說。
以此為起始,“中國纖維流行趨勢”每年3月份發布一次,其定位和概念越來越清晰,發布主題越來越明確,發布內容、形式和呈現方式也越來越豐富。可以說,它的出現改變了全球時裝圈“流行色—面料—成衣”的趨勢研究模式,開創了國內原料端趨勢研究的先河。
統計顯示,6年來,“中國纖維流行趨勢”吸引了400余家企業參與申報,涵蓋580多個纖維產品,發布25大類纖維品種;來自138家化纖企業的200多個產品在這一平臺上亮相;企業平均研發投資比例從2011年的2.5%提高到2015年的3.8%,其中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的產品比例接近70%。
{page_break}更令人驚喜的是,“中國纖維流行趨勢”服務的纖維品牌多達上百個,其中有約50%的企業在企業品牌基礎上又建立起產品品牌,如盛虹集團的異彩紗、新鄉化纖的幻彩絲、新會美達的達麗倫等都是它們中的佼佼者。
“作為紡織品的原材料,纖維在產業鏈中的角色一直比較‘質樸’,尤其是傳導到消費端,這一問題更為明顯,大多數消費者很難將纖維與‘品牌’‘流行’‘時尚’等熱詞聯系起來。事實證明,纖維不僅有品牌,而且能把品牌打響,還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整個時裝圈的流行趨勢。”端小平說。
協同創新,從對接做起
要實現紡織業的整體升級,必須做到全產業鏈協同創新。只有作為源頭的纖維和作為終端的產品、品牌相互促進,產生疊加效應,才能加快提升整條產業鏈的價值
“中國纖維流行趨勢”發布活動連續舉辦了6年,不僅提升了創新型纖維企業及“中國纖維”品牌的整體實力,還得到針織、服裝、面料、家紡等下游產業的廣泛關注,為我國紡織工業在轉型升級關鍵階段實現集成創新提供了卓有成效的模式和思路。
目前,我國紡織業正朝著科技、綠色、時尚方向轉型升級,全產業鏈協同創新、共同打造行業軟實力需要上下游各個環節共同努力。只有作為源頭的纖維和作為終端的產品、品牌相互促進,產生疊加效應,才能加快提升紡織行業整體水平和整條產業鏈的價值。
“‘中國纖維流行趨勢’的發布是化纖行業的一大創舉。”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黨委書記高勇說,“中國纖維流行趨勢”始終強調與下游產業鏈、渠道、價值鏈的融合創新。通過這個平臺,產業鏈上所有環節均可以了解到最權威、最先進的信息。這些信息的傳遞一方面有助于引領化纖企業開發新產品,引導下游企業采用我國自主研發與生產的流行纖維,提升價格競爭力和利潤空間;另一方面,也可為下游企業在生產、設計、采購等環節提供更加全面的決策依據。
“纖維產品的研發不是一個孤立的行為,而是一種社會化活動。通過科學家、設計師、生產商及媒體等多方協同參與,纖維能夠更好地與科技、時尚結合,并最終服務于生活。”知名設計師武學凱表示。
6年來,“中國纖維流行趨勢”的影響力越來越大,覆蓋面越來越廣,參與活動合作的設計師也越來越多。目前,參與其中的企業已經不再僅僅局限于上游化纖企業,更多下游企業也紛紛加入其中,上下游實現了更為密切的合作。
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副會長王玉萍告訴記者,目前纖維及相關產品的應用領域已從服裝、家紡等擴大到更廣闊的范圍。比如,為適應安全防御等工程領域的特殊需求,產業用紡織品對纖維功能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
“中國纖維流行趨勢”已經據此推出“工程纖維”,向下游企業推薦可廣泛應用于大氣及水過濾材料、防護服、安全帶、船用纜繩等領域的特殊功能纖維品牌和技術。
改善供給,從“三品”做起
“中國纖維流行趨勢”能夠引導化纖企業自覺為打造品牌產品和品牌企業提供人力、物力和財力,對于推進紡織行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的“三品”戰略大有裨益
當前,我國紡織工業正在持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的“三品”戰略。回顧“中國纖維流行趨勢”發布的歷程可以看到,發布活動非常契合這兩大發展戰略。
6年來,“中國纖維流行趨勢”發布活動持續致力于幫助化纖企業提升供給水平,引導企業生產出更好的、更加適應市場需求的化纖產品。“它能夠引導化纖企業更加自覺地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打造品牌產品和品牌企業提供更多人力、物力和財力。”高勇說,“十三五”期間,“中國纖維流行趨勢”發布活動將繼續深入推進。
作為業界最專業、最權威的平臺,“中國纖維流行趨勢”不僅努力展現纖維的品質特性、科技含量與品牌文化內涵,還始終關注消費者需求,力爭在提升供給水平的同時,引導消費者適應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
比如,隨著化纖技術的不斷創新,許多差別化、功能性纖維不斷問世,為下游產品開發提供了無限可能。比如,智能纖維、功能保暖纖維、功能涼感纖維、生態抑菌纖維等產品的出現為面料開發和應用拓展了空間,使人們的生活充滿科技、時尚、環保、健康等元素。
同時,電子信息和互聯網技術等也促使纖維的營銷模式向多元化轉變。在這一背景下,化纖企業更需要與下游緊密結合,推進多層次服務。比如,針對下游需求提供定制化服務;改變“賣產品”的傳統思維方式,真正做到“生產—銷售—服務”一體化經營等。
“發布‘中國纖維流行趨勢’活動的初衷是為‘中國纖維’品牌建設‘添一把柴,加一把火’,提升中國纖維在國際市場上的整體形象和影響力。未來,化纖行業將繼續依托‘中國纖維流行趨勢’活動,進一步提升‘中國纖維’品牌的競爭力和影響力,幫助化纖產業乃至整個紡織業加快轉型升級步伐。”端小平說。
更多精彩報道,請關注世界服裝鞋帽網。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