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行業在新時代中的掙扎
如果讓消費者們說幾個在他心里最有分量的品牌,也許奢侈品中的帶頭大哥Louis Vuitton或Gucci能夠幸運入選。在過去的年月里,奢侈品被譽為最會做品牌溢價的行業,經典的款式、高昂的標價、震撼的歷史故事和不近人情的門店氣氛,架住了時尚這兩個字,也咀嚼著品牌這個詞。
據世界服裝鞋帽網了解,最近,一份來自于品牌咨詢公司Interbrand發布的全球百強品牌榜單,卻顯示出了奢侈品行業在新時代中的掙扎。當然,這是從行業整體性上來評判的,上榜的奢侈品公司和時尚公司數量極少,反之,包括Apple、Google、Microsoft、amazon、、Facebook、IBM在內的科技企業來勢洶洶,占比很高。

時尚品牌上榜數量少 排名也平平
據報告顯示,排名前10的品牌價值直接占到了前100名品牌總價值的42%,在這些品牌中,只有排名第4的可口可樂、排名第7的豐田和排名第9的奔馳不是科技互聯網企業。而在今年增長率達到兩位數的16個品牌中,也沒見到任何一個時尚品牌的名字,上榜品牌有Facebook、amazon、Adobe、adidas、Starbucks、Goldman Sachs、華為、Morgan Stanley、FedEx和PayPal。
雖說amazon和adidas已有諸多業務向時尚產業,尤其是奢侈品產業靠攏,但時尚行業的總體品牌價值和科技、金融的差距正在拉大。在這次排名前100的品牌中,只有Louis Vuitton排名第19,H&M排名第23、ZARA排名第24、Hermes排名第32、Gucci排名第51、Cartier排名第65、Tiffany排名第81、Burberry排名第86、Prada排名第94、Dior排名第95。
并且,H&M、Tiffany、Prada和Burberry等品牌的品牌價值均在下滑。
這與奢侈品行業位于轉型期有關。Burberry可以說是改革派的代表,近年來在加強數字化領域投入的同時,還采用了商業模式的革新——即秀即買,品牌價值處于浮動期,但據巴黎銀行奢侈品分析部主任Luca Solca稱,Prada的問題則較為明顯,一是缺少入門級價格的產品,二是營銷能力較弱,品牌在數字化轉型的階段反應也很緩慢。“毫無疑問,Prada依然是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奢侈品品牌,但是它的真正愿景還未實現,近年來,原本策略上的不利也有擴大的趨勢,總之需要調整的業務很多。”Solca曾對Business of Fashion表示。

品牌保值要靠文化建設
而相對于下降的時尚品牌,一些奢侈品維持了相對穩定的狀態。比如和去年相比,Louis Vuitton的排名就沒有變動。加上Dior和Moet&Chandon,LVMH集團是唯一一個有3個旗下品牌同時登榜的大公司。報告稱,這是因為LVMH集團依然非常擅長于將品牌和文化內容聯系起來。
Gucci的品牌價值也同比增長了6%,過去一年中, Gucci做了很多和藝術家的合作、展覽等,漸漸形成了一個整合型的文化平臺。而這種運營方式也不僅表現在對消費者一端,也同時內化為了公司內部的企業文化。
Gucci主席兼首席執行官Marco Bizzarri表示,奢侈品行業在2016年中迎來了顛覆性的機會,無論是經營業務還是創意活動,都應該把重點放在創新上,尤其是要創造一種引人注目的品牌敘事和企業文化。正是這些軟實力,才奠定了Gucci2016財年營收增長率高達51.4%的基礎。
“如果你不想為品牌的文化買單,也就不會為品牌的產品買單。”LVMH集團首席數字官Ian Rogers對Interbrand表示。
品牌輸出文化的趨勢,如今也已經不是時尚品牌的專利。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用戶中心”的原則漸漸變得更為重要,科技公司也在不斷學習更有趣、內容也更豐富的品牌建設策略,在過去的一年中,Apple、Google在設計和藝術項目上的投入比比皆是,加上本來就強勢的產品迭代能力,科技公司的品牌價值增長極快,慢慢超車時尚品牌。
在未來,向消費者或用戶輸出真正有價值的內容將會成為主流。據Interband總結,品牌的成長如今依賴的是由內而外的爆發力,因為更年輕一代的客群非常在意所購買品牌背后的價值觀和訴求,這會左右他們的消費決策。這也是為什么LVMH和Gucci的母公司開云集團越來越重視宣傳企業社會責任感的原因,在如今計算品牌價值的評分體系上,研究人員也加大了內部員工看法的權重。
{page_break}了解顧客要靠數據驅動
另外,這次評判百強品牌中,在社交媒體上的影響力也被視作最重要的指標之一。Hermes雖然品牌價值排名在Gucci之前,但由于平日里較低調,營銷活動也較少,導致Hermes在Facebook、Twitter上的討論度遠遠低于Gucci。
報告指出,如今74%的公司都是在靠數據驅動消費者體驗的提高。社交媒體讓消費者和言論分散,因此公司主動整合碎片化信息變得必要。和以往從定量調查中得來的分析數據不同,基于社交媒體或數字化平臺上的數據更加全面、真實。相應的,公司基于消費者的洞察也應該更加創新和準確。
這也是近年來科技行業和時尚行業頻頻跨界的緣由。比如2015年9月,LVMH集團宣布從Apple挖人,將曾經負責蘋果音樂電臺的Ian Rogers安置在了LVMH首席數字官的位置上。就目前來看,Rogers近來最大的工作就是建立和建好LVMH集團的第一個奢侈品電商“24 Sevres”。同時,Apple從Burberry挖來的零售高級副總裁Angela Ahrendts最近也幫iPhone X 的發布會紅了一把,原因是她演講時穿著的Burberry粉紅蕾絲風衣在硅谷實在太打眼,引發了美國全網討論和熱搜。
這意味著公眾參與度成為了品牌衡量市場影響力的重要因素,而當網友們在Instagram或Twitter上寫下只言片語時,其中包含的態度也成為了各大品牌研究的核心,甚至成為了品牌產品研發和營銷推廣策略的向導。
值得注意的是,科技公司和金融業由于較早掌握著數據,成為了數字化轉型的先頭部隊,但時尚品牌在這方面稍顯緩慢。并且,提供顧客體驗并不是單純地提升服務或改善基礎設施,還要有分享價值和目標的意識。
更多精彩報道,請關注世界服裝鞋帽網。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