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創業者李想訪談
李想:泡泡網CEO,80后網絡創業者。
出道
紀春:李想的網站現在是越做越大,憑借在網站上不斷取得的驕人業績,李想的經歷也逐漸被更多的人所熟知。在2006年5月舉行的中國十大創業新銳頒獎儀式上,在眾多閱歷豐富的企業家當中,年輕有為的李想顯得有那么一點點另類,在這十位平均年齡超過四十歲的人群當中,作為80年代出生的新一輩,李想是進入這個榜單的第一人,你當時置身其中是什么樣的感覺?
李想:當時我感覺是比較冷靜的,沒有說因為這個獎而自己沖昏了頭,當時更重要的是感謝,感謝媒體對我們80年代出生的年輕人越來越認可,整個社會給我們年輕人一個非常包容的環境,允許我們大膽地去做,即使做錯了也沒有關系。這是感覺最開心的一點,而并非獲得這個獎。
紀春:來說說你的創業故事,你是20歲來到北京,開始自己的創業之路嗎?
李想:我是2000年,在石家莊創辦的公司,開如嘗試商業化,但是因為在石家莊一直不會有什么收入,我們客戶主要在北京、上海、廣州這樣的大城市,所以在2001年年底的時候,我們把公司的運營部分放到北京,石家莊繼續進行技術的開發和技術維護。從北京開始,我們有了比較穩定的收入。
紀春:也就是說,你是在19歲時就真正地開始創業了。別的孩子19歲在考大學,或者剛上大一,而你已經開始了創業之路,非常特殊,當時周圍人是怎么說的?
李想:可能各種各樣的說法都有,比如說,為什么不去上學或小孩不懂事之類。但其實我自己有很明確的想法和目標,因為我在上高三的時候,開始做自己的個人網站,那時利用這個網站,一年掙了十萬,等到要去考大學時,就有一個選擇,是考大學還是創業,最后還是選擇了創業。因為滿足了幾個條件,第一互聯網和IT,包括數字產品是我最喜歡做的事情,我可以全力以赴去做;第二,高三那年證明我做的一些事情可以掙到錢,而且我一邊上學一邊來維護我的網站都可以賺到錢,而如果投入全部精力,以一個創業的心態去做這個網站的話,同樣可以賺到更多的錢;第三,其實我已經具備了運行網站的基礎,什么都會,比如技術、架構,做市場和別人聯絡等。滿足這幾個條件后,家里人也很清楚地看到我確實在踏踏實實地做這些事,并非是玩,賺的錢也并非是通過什么不正當的渠道獲得的,而是依靠廣告費,所以自然也就支持我選擇去創業。
紀春:在此之前,就是在高三運營這個網站之前,建立和維護網站的知識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積累的?
李想:對電腦、電子產品的感興趣是從小學開始的。小學四年級時,父母給我買了一臺游戲機,從此喜歡上這些電子產品。那時非常喜歡玩游戲,但不會沉迷其中,因為我想玩的時候,家里人就讓我玩,而且有時會跟我一起玩,這和很多家庭有很大不同。到現在為止,基本上出的每一臺游戲機,我都會買上一臺,雖然已經沒有時間玩了。
上初中開始接觸電腦課,感覺電腦有那么大的魅力,但當時電腦很貴要兩萬多一臺,家里買不起,所以從初中開始,就把零花錢用來買電腦雜志、電腦報、電腦愛好者等等,然后通過看這些雜志不斷地去學習。到高一時,我擁有了自己的電腦,過去積累的那些知識拿到電腦上很快就得到了應用。高二時我開始大量地給媒體寫文章,如怎樣用好電腦、如何選購電腦等等。那時每月可以通過寫文章有一千多元的收入。上高三后,就開始上網,做個人網站,因為原來具備一些基礎,所以個人網站做的是電腦的DIY,非常新穎、有誘惑力,也和當時那種電腦時代相吻合,網站出來后,很快就有大量的訪問,從而有了廣告收入。
紀春:廣告是怎么拉來的,是自己運作的嗎?
李想:不是。最開始的時候,各種上網的費用是相當貴的,我一個月上網大概要用掉600-800元,上網的費用主要是靠稿費,接下來做網站也沒有想到要去賺錢。當時互聯網泡沫非常多,國外有很多網站有錢花不出去,就通過中國的廣告代理商,在中國的網站上發廣告。當時我的網站在個人網站的排行榜的位置比較靠前,訪問的人數多,所以廣告代理商找到我,要做廣告,我其實也無所謂,做就做吧,反正也不缺錢,就給他放上去了,過了兩個月,他讓我去銀行辦一個存折,說要給我匯款,我也沒問多少錢,就辦了,結果第一筆匯了6000多元,第二個月以后,就超過10000元了。
紀春:相當可觀的數目,是一個很大的驚喜。 [擴展:今年最火的網站創業項目:www.cfj88.cn/cfjceo]
李想:是,非常非常高興。
紀春:我發現你創造財富的過程好象并不是那么有目的性,只是做自己想做的事。
李想:因為可能我并非是盯著錢去做的,而是把我要做的事定為目標,不斷地把這個目標變得更大,同時我堅信一點,當做到了的時候,有金錢的回報是自然的。
紀春:那賺來的錢是怎么分配的?用它做了什么?
李想:最開始只有幾個人做的時候,賺的錢就分掉了,當時沒有意識要做多大、去怎樣競爭,那兩年我們買了房子、買了車。但到了2004年2005年,競爭越來越激烈了,我們的對手不是手里握了幾十萬美金風險投資的,就是背靠著幾個億、幾十億集團公司,他們的資源要比我們好,所以為了更好地競爭爭,我們基本上把所有賺的錢都投入到持續發展上。
紀春:從你描述的創業經歷來看,好像是你的創業是順理成章的?
李想:我不太愿意去記一些困難。因為記住那些困難也沒有太多作用。我會遇到很多的困難問題,但我愿意去面對他們。在我的腦子里,當有一個難度更大的目標時,必然會有相應的困難,只要解決了這些困難,你自己就會有一個提升,才能完成目標。
管理和溝通
紀春:你的理想是什么?榜樣是什么?目標是什么?是比爾·蓋茨嗎?
李想:我的榜樣不是比爾·蓋茨,原來是沒有什么榜樣的,但是慢慢地從自己愛好電子產品開始到喜歡做媒體,到現在是如何管理和運營一個公司。現階段我有一個比較好的偶像是GE的CEO杰克·韋爾奇,因為他是過去多年大家公認的最成功的CEO,他對公司的管理經驗、思路對我們都會有幫助。
紀春:對你來說,你覺得他的哪些方面的經驗是最有效的?
李想:比如,按很多中國人的傳統,要做溝通的時候,要做管理的時候盡可能地“曲線救國”,但是對我們而言,對我們這些年輕的創業者,沒有太多的經驗,這種方式并不適合我們。杰克·韋爾奇提倡的那種高效率、直接、掃除一切腐敗、官僚的方式更適合我們的團隊。
紀春:你在工作中是不是非常嚴肅?
李想:我自己并沒有意識到我有多么嚴肅,但當真正做一件事的時候,我認真的態度可能是100%的。
紀春:有聽眾朋友夸你,說李想這個名字很好聽,有實現理想的感覺,聽你的故事也很羨慕和欣賞你。我相信,許多同齡人都非常羨慕你,而且渴望創業,而你已經走出了第一步,后面的幾步也走得很精彩,你覺得創業過程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對你來說成功的關鍵因素到底是什么?
李想:在我頭腦中,其實始終沒有成功,而只有一次又一次的目標和挑戰,最重要的。在整個創業過程中,就是靠毅力。每個人遇到的問題都會一樣多、一樣大,只有堅持下去,解決困難,提升自己,從而完成目標。
紀春:你好像是在2003年經歷了一個比較大的挫折?
李想:也不算什么挫折。只是媒體希望我講一些困難,我就講了2003年那件事。2003年,因為我自身的管理經驗不足,加上一些競爭對手的攪局,造成當時我們網站里最主要的編輯隊伍里的一半編輯集體辭職,離開了。原因是,最開始做網站時,因為人少,所以有什么事只要喊一聲,大家就沖著一個方向去了,當人越來越多時,自己又不太會溝通,不太會管理,就不容易聽別人的意見和想法,別人一攪和,就出現問題。事情一發生,我一下就慌了,因為帶頭走的這個編輯來北京后,一直和我住在一起,當時非常難受,給他們每一個人打電話,我們公司剩下的所有人都在給他們打電話來溝通,都希望他們能夠回來,因為他們都是優秀人才,只不過過去沒有太多的溝通。但是溝通的結果并不是很好,他們去意已決。當天我們飯都沒吃,搞得很晚,最后覺得實在無法挽留,于是我們就定了一個新目標,去招新人,大概第二天,我們招的人就到位了,有很多可能是了解一點點電腦的大學生,有的甚至連寫文章都不會,我們就手把手地去教他們,每天都做到很晚,大概一周的時間,整個網站的運營就恢復正常了。當時來的新編輯,現在已經成了我們的骨干。
紀春:經歷了這樣一次風雨,收獲是什么?
李想:收獲是最重要的是對自己的反省,因為我們的團隊不再是幾個哥們兒一起往前沖了,重要的是要會管理,要對每個人負責,要多與他們溝通,多聽他們的意見。這個問題告訴我,不是只要你帶著大家一起努力做事就可以了,你一定要發揮你作為領導管理的作用。
紀春:現在你們公司有160人左右,是一個比較大的團隊,你現在在管理方面采用的是什么樣的政策?什么樣的風格?
李想:其實我覺得管理,最重要的還是溝通。現在公司跟其他公司一樣會有高層、中層、基層,然后一層對一層進行業務領導,充分發揮每一個員工最大的價值。
紀春:你怎樣跟比你年長的員工溝通?
李想:最開始跟我創業的人中,2000年有一個做技術的,2001年有一個幫我開拓北京市場的,我們三個人是泡泡網的創業團隊,我眼他們性格非常互補,大家非常了解,他們也愿意聽我的。比如說,我擅長的是做具體的事情,做網站的架構、內容和一些長遠的發展思路。那個做技術的,非常懂技術,他為整個網站建立了一個非常好的技術平臺,而且他是一個穩重的人。我是一個比較急,急著往著沖的人,當我犯些錯誤的時候,他會在后面拉住我,告訴我要穩一點,我們倆懂得如何把網站做得更好,如何吸引更多的人。而開拓市場的這個人,又是一個很能把網站的優點賣出去的人,他是一個非常好的銷售,他來幫我們賺錢。這就是我們的創始團隊。我們的好處就是溝通非常直接,有什么說什么。無論對方多么難受,也要把心里話說出來,讓對方知道。后來有更多的非常有經驗、有能力的高層加入我們的團隊,他們有的工作過很多年,有的在一些比較復雜的單位工作過,在他們看來,溝通或管理時應該繞來繞去,從而達到一定的效果,比如可以相互制衡。但我們的創始團隊向他們證明,其實他們是這樣繞來繞去的受害者,而非受益者,如果溝通更加直接一些,反而會把價值發揮到最大。慢慢地,他們融入我們的文化當中。這種直接的方式能換來比較高效的結果。
紀春:這樣直接會不會有時會得罪人或傷害別人的自尊心?你們自己可能已經習慣了這種處事方式,但有些新人會覺得太直接的批評和指責,讓他們受不了?
李想:確實會有這樣的問題。但直接也有直接的方法。比如當眾表揚,私下批評。
紀春:這是直接的策略。
李想:對。
紀春:這是你在管理過程中的一些感悟。那么從目前公司的整體運營情況來看,你感到自己滿意嗎?
李想:永遠沒有滿意的時候,比如說管理上還有一些混亂。
紀春:我記得你好像給公司所有人寫過一封信?信里寫的是什么?為什么要寫這封信呢?
李想:那封信其實沒有什么,只是可能被傳出去以后,有點被夸大了。那個階段我們發展的還比較好,但我看到很多人心態上有一些自滿。我對自己的團隊看得還是比較清楚,盡管我們有很多優秀的人做出了很多優秀的成績,但其實并不是我們的能力一定比別人的能力強多少,或者資源強多少,只是我們非常簡單,干擾少,從而有這樣的結果,我們自己可以提升的空間太大,還可以做得更好。但那時候有一人有滿足的心態,甚至有一些老一點的人有養老的心態,所以我覺得不把這個問題拋出來,不但會害了企業,也會害了有這些心態的人,于是我寫了這封信,把這個問題比較直接地表達出來。
紀春:寫完后有沒有什么回饋?大家是怎么反應的?
李想:分兩種層次。自省能力強的,很容易明白我的意思;有些人比較年輕,看到后會很不舒服。面對這樣的人,我們整個團隊會跟他們進一步溝通。
紀春:泡泡網的商業模式是什么?你是如何處理企業的危機?
李想:我們是IT的垂直媒體,收入主要來自品牌的廣告、效果的廣告。因為我們有大量瀏覽這些數字產品的用戶,要購買這些產品得到相應的經銷商那里,經銷商為我們的效果付給我們費用。其實做這種模式的網站很多,幾年前有三百多家,現在做得好的還有不到十家。大家都很雷同,但每家都有自己的特點。我們最大的特點是, 一方面我們給用戶提供的內容的品質更高。我們更多的不是橫向發展,我們更多的是做深度,所以內容和品質是我們的一個優勢。另一方面我們網站的方方面面在做互動的事情,我們與用戶、與經銷售商互動;用戶與我們的平臺、與我們的內容互動。
處理企業危機跟溝通是一樣的,最主要的是把問題擺在我們所有人面前,清清楚楚地看這個問題,而不是逃避問題,也不是掩蓋問題,而是大家一起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紀春:有象你一樣做網站的朋友問,他擔心自己的網站被別人復制,你有沒有什么保護性的建議?
李想:我從來不擔心我的網站被別人復制,因為我想信我有自己的特點,別人復制的只是形式,他永遠復制不了的是我的團隊。而且我的內容總是在更新、在變化,讓他很難每天去復制。
紀春:你的生活方式是怎樣的?
李想:不抽煙、不喝酒,更多的時間是用在工作上。因為創業者跟企業家有很大的不同,企業家可能很多的時候會游刃有余,而對于我們創業者來說,很現實的是,我們要在商場中競爭下來,最重要的是要做比別人更多的事情,比別人更努力才行。
紀春:也就是說,你現在定義你自己的階段是創業階段?
李想:對。還是創業者的階段。
.紀春:在創業的過程中,可能這個階段也是最艱辛的。
李想:也是最有樂趣的。
紀春:樂趣體現在哪些方面?
李想:體現在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不斷地去達到目標,這是最大的樂趣。每天都有事情做,有不同的目標擺在面前,有很多困難向你挑戰,覺得非常有意思。
年輕的經驗
紀春:你覺得80后的人優勢在哪?劣勢在哪?
李想:80后最大的優勢就是敢想敢做,想到就去做。劣勢可能就是考慮得很不周全;或者可能不太顧及別人的感受;或者是出現困難后,不愿意負責任。
紀春:那你的優勢是什么?缺點又是什么呢?
李想:優點跟所有80后一樣,沒有區別,就是敢想敢做,想到就做。而且這個社會環境特別好,非常包容,對于80后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去做,做對了,有價值;做錯了,也有價值;最沒有價值的,就是不去做。缺點也一樣,有時我會很自私,很自我,也會不負責任,但這些可能要比同齡人好一點,因為我經歷了那么多年了。
紀春:你對沒有上大學遺憾嗎?
李想:在我看來大學是一種比較好的生活體驗,也許大學的東西,如果想學的話,在社會這個很好的學校中,一年就可以學到,但比較遺憾的是沒有體驗到四年的大學時光。
紀春:很多很多年輕的朋友都想走上創業之路,你對他們有沒有一些中肯的建議?
李想:我覺得我沒有上大學就直接選擇了創業,其實是個案,而非普遍現象。因為其實我在創業之前,已經有6年非常扎實的電腦基礎。我給大家,尤其是年輕人的建議就是:當你選擇創業的時候,最重要的是你一定要了解自己,了解自己是否有能力去創業,是否到了創業的時機。可以從兩個方面判斷:第一就是你要知道你所選擇的這個產業市場有多大。第二你要了解你自己及你的團隊能夠在這個市場中實現多少,當這個數字可觀的時候,你就可以去創業了。也很有可能你做的這個市場根本不存在,那企業注定要失敗。但如果這個市場確實存在,而你又什么都不會,在競爭中又不可能脫穎而出,這樣也就不要去創業了。一個好的創業者一定會是找工作沒問題的,很多人搶著要的,這樣的人才適合創業。如果說因為工作都找不到,所以去創業[[擴展:今年最火的網站創業項目:www.cfj88.cn/cfjceo]],那我認為這不現實,是不可能的。要做理性的創業人。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