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彤:后門戶時代三大變化
微博、輸入法、游戲、桌面產品,所有用戶接觸的網絡工具都可能來自于某一個“門戶”,這與網絡之初的單一化產品有著天壤之別,也極大的改變著人們的習慣。被譽為“后門戶時代”增加了新的注解。
以下為陳彤演講實錄:
今天我想以“后門戶時代的互聯網”為題,以“門戶”作為觀察的圓心,對當前中國互聯網的變化和特點談幾點看法,希望能對各位了解中國互聯網的最新趨勢有所幫助。
我想首先要明確的是“門戶”的概念。實際上,在中國,我們今天所談論的門戶與當初雅虎在美國初創時所說的門戶已經有了很大不同。那個時候,提供搜索服務為主的網站成為網民進入互聯網的“門戶”。而在中國,門戶的意義除此之外,更多還包含了“大而全”的資訊信息超市的含義。新浪、搜狐、百度等網站及其基本服務上可以說是門戶網站的基本形態。由于這些網站在中國互聯網的發展過程中出現早、影響大,因而也為中國互聯網深深地打下了“門戶概念”烙印。從這個意義上也可以解釋,為什么今天我們會以后門戶網站時代作為一個觀察的視角。
應該說,所謂“后門戶時代”,在中國網絡界并不是一個新出的說法。其實從2001年開始,從搜索、無線增值、網絡視頻、SNS社區陸續興起,就不斷引發大家對于“后門戶時代”的討論。
后門戶時代并不是指門戶網站影響力的減弱,而是一個在更廣泛的觀察視角來看:從整個互聯網的網民上網行為而言,門戶網站已經不再是唯一或者是主要的入口;從門戶網站的內容模式而言,門戶的內容將不限于傳統的新聞加廣告;從網絡業務模式而言,不再以“大而全”為特征的網絡產品形式將大量涌現。
從這幾個維度來看,相比以前,近兩年中國互聯網的后門戶時代特征顯得尤為明顯。
首先,門戶網站自身的內容和服務模式不斷創新,擺脫以往單一的資訊加廣告模式。
提及中國門戶網站的創新應用,微博無疑是一個不容忽視的方面。以2009年開始測試的新浪微博為例,截至2010年第二季度新浪微博的注冊用戶數已超5000萬,在這里用戶可以通過手機和互聯網平臺發布文字、圖片、視頻,并且可以推送、轉發,已經成為從媒體到政府,從機構到個人,一個真正的信息交互平臺。
在今年兩會,中國官方通訊社新華社的重點欄目“新華視點”開通新浪兩會微博,通過微博發布兩會最新消息,兩周時間粉絲超過20多萬,被境外媒體稱為“中國新聞報道史上值得關注、值得記錄的一小步”。從今年年初開始,北京、上海、廣東等地公安系統陸續有系統的全面開通新浪微博,通過微博發布各種警示提示和政務答疑等,被媒體稱作是“尊重公民知情權的具體體現”。
隨著新浪、搜狐等門戶網站相繼開通微博服務,有媒體甚至說中國網絡媒體已經進入微博時代。
當然,除微博等社區服務模式外,游戲、輸入法、桌面產品等,都為后門戶網站時代門戶網站的含義增加了新的注解。{page_break}
第二,在后門戶時代,網民上網的第一著陸點已經開始不斷多樣化。
據統計,自2007年起即時通訊、社區等平臺已經成為近半數網民的首選入口。而對于傳統以資訊傳播為主的門戶網站來說,在后門戶時代,一個需要面臨的情形是,對資訊的獲取已經不再是網民上網的唯一需求,甚至已經不是最主要的需求。CNNIC最新的調查顯示,網絡娛樂、電子商務、社區交流等方面的用戶增長數位居前列。
在今年10月初,CNN一項針對全球讀者新聞消費與分享習慣的調查顯示,43%的新聞通過Twitter和Facebook等社交媒體網絡和工具分享,社交網絡已經成為新聞分享的最大渠道。這個調查也從某種程度上表明,許多網民已經不再是或者說不需要再通過門戶去了解資訊。我想凡是使用過新浪微博的朋友都會有這樣一個感覺,那就是微博已經越來越成為資訊獲取的重要渠道。在這里,通過發布和轉發,用戶可以方便而快速地了解最新的突發新聞和最有意思的資訊。
在后門戶時代,傳播“去中心化”,受眾分散化是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
第三,從網絡業務模式上看,垂直化、細分化的網絡服務模式在這兩年得以廣泛發展。
隨著中國互聯網10多年的發展,中國網民的上網需求和行為也在發生變化。同時,隨著網民數量的急劇增加,網民上網需求偏好也逐漸多樣化。因此,滿足一類人群對某一上網的應用需求已經足以形成一個值得挖掘“富礦”。隨之而來的就是,近兩年,淘寶、開心網、豆瓣、盛大文學等為代表交友、購物、娛樂、旅游、閱讀等多類垂直和細分網站的蓬勃發展。
綜上所述,近兩年以來,中國互聯網的發展走進了一個新的“后門戶時代”。如果說這次的“后門戶時代”與以往相比有什么不同的話,那就是在這個時代,無論是門戶網站還是其他網絡服務平臺在同時都表現出了令人贊嘆的活力與創新,為中國網民真正實現了廣義上的網絡生活。
當然,面對未來,我相信,以新浪、搜狐為代表的商業門戶網站依然能夠像以前一樣,為“后門戶時代”帶來更多新的外延和內涵!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