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人借“東風”在武漢投資生意風生水起
200多萬遍布世界各地的溫商,到處做貿易、開公司、辦市場,把商的網絡撒向全國的世界各地,而各地的溫州商會便是這一龐大網絡中的一個個節點。今天,聚點成線、結線成網,進一步整合和利用溫商網絡已經成為一種新的趨勢。
在“九省通衢”的武漢,溫州商人之眾。近兩年來,“大武漢復興”規劃實施,溫州人也借此東風,在當地風生水起。記者就如何借力武漢商機、溫州與武漢的對比、溫商網絡的發展等問題采訪了武漢溫州商會會長羅云遠。
羅云遠
出生年月:1968年7月
公司名稱:湖北遠大投資有限公司
社會職務:武漢溫州商會會長、湖北省政協委員、湖北省工商聯常委
從事行業:金融、地產、旅游
武漢溫商群體
溫州人總量:17萬人
行業分布:涉及各行各業,以商貿流通領域最為強勢
“高進低出”賺得第一桶金
記者:你在武漢20多年,是怎樣一步步發展起來的?
羅云遠(以下簡稱羅):1987年,我16歲,到武漢的時候,兜里只剩下幾十元。在朋友的幫助下,租了個門面,先賣皮鞋,后來看服裝熱銷便又賣服裝,總算解決了溫飽問題。后來又轉入五金行業――因為溫州龍灣區是生產五金電料的大基地,親戚朋友很多做這行。那時候我把進回的貨,低于進價賣,比如進價7毛的燈泡,只賣6毛8。低價吸引了很多客戶,銷售增長很快。一年過去,高進低出的策略讓我虧了二三萬元,但是因為量大,廠家愿意“借”給我的貨源達到幾十萬元。我就借雞生蛋,比如我賣出20萬元的貨,就可以拿這20萬元貨款再去進回100萬元的貨。如此做了一段時間,我逐漸調高價格。這時客戶關系已經建立起來了,有時就算我的價格比別人高一點,他們也能接受。
記者:你現在還有做貿易嗎?
羅:貿易一直還在做,不過都已經交給家里親戚朋友。這些年主要在武漢及周邊地區做一些商業項目,如武漢吳家山的溫州五金機電城、漢口的漢萊廣場、武漢市溫州工業園、十堰的溫州汽配工業園等等,此外還有幾個專業市場在建設當中。
記者:目前有多少溫州人在武漢?他們主要涉足哪些行業?
羅: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在武漢市約有17萬名溫州人,和許多地方的溫州人一樣,他們從修鞋、開發廊、擺小攤等起步,現在已經涉足武漢的各個行業。2000年后,一些初具實力的溫州人開始興建專業市場,開發房地產項目等,溫州人的事業也開始加速。而近幾年,溫州人開始興辦工業園,從商貿轉向研發、生產。
記者:這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企業有哪些?
羅: 這幾年,有不少溫州人的企業已經在各個領域走在了前列,如我們的會員企業武漢日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早早進駐在武漢的中國光谷,其定位就是高科技新能源產品,他們的技術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再比如陳光通投資的武漢鐳德杰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在激光噴碼技術的研發上也是國內領先的。像這樣的企業,在武漢溫州商會里面還有很多。
現在是投資武漢最好的時機
記者:去年我去了武漢一趟,談起“大武漢復興”,武漢人都很自豪,作為一個在武漢的溫州人,你有這樣的感受嗎?
羅:的確如此,現在的武漢迎來了歷史性發展機遇――“新九省通衢時代”已揭開帷幕,武漢的區位優勢開始體現出來。現在的武漢就是個大工地,有5000多個項目在開工,這些項目預示著“大武漢時代”的到來。
記者:規劃中的武漢,將形成一個1+8”城市圈,身在武漢,你怎么看待這一規劃?
羅:“1+8”城市圈的超級規劃,讓大武漢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武漢城市圈的崛起,便捷的交通路網的形成,帶來的商機是無限的。武漢有一些產業可能轉移到黃石、鄂州、孝感、黃岡、咸寧、仙桃、潛江、天門等周邊八個城市,這八個城市的一些要素可能進到武漢市來,這樣一種要素的重組將帶來城市群的共同發展。
記者:溫州人能得到哪些商機?
羅:在我看來現在才是在武漢投資發展最好的時機。許多溫州人都把公司總部設在武漢,生產加工基地向周邊城市轉移,商貿連鎖經營向周邊城鎮市場延伸。所以不單是武漢,未來武漢周邊8個城市,在酒店、旅游、房地產等諸多方面,也都存在著非常多適合溫州人的商機。
記者:你本人看好哪些項目?
羅:現在我最看好的還是房地產業和商貿業,去年,我們以武漢溫商投資咨詢有限公司名義購買了兩塊武漢城區核心商圈地塊――漢口飯店地塊和香港路菱角湖地塊,漢口飯店未來計劃將建成商場與寫字樓,因武漢的城市大發展,需要許多專業市場,香港路地塊計劃將其打造成一個建材專修市場。{page_break}
整合商會網絡是大勢所趨
記者:對比武漢和溫州,你對家鄉的發展有什么看法?
羅: 溫州的房價高、生活成本高,很多在外的溫州人包括我在內都有這樣的感受,與武漢相比高得有些離譜。高房價造成了較高的生活成本,這是不利于溫州發展的。舉個很簡單的例子,一個企業的發展,需要大量的人才,而如此高的房價,留住人才是很難實現的。我在溫州也有項目,比起武漢來,在溫州找到合適人才的難度要大很多。另一方面,與武漢相比,溫州城市的布局還不夠大氣,許多朋友到溫州旅游或考察,下了飛機后,都大失所望,在他們看來,溫州的城市格局與名氣實在不相符。不過去年底,我回溫州,倒感受到了溫州很多變化,變得更整潔了。溫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生產環境決定城市的核心競爭力,生活環境決定城市的生活品質,生態環境決定城市的檔次品位”理念非常好。有個好的環境才是溫州未來發展的基礎。
記者:近年來,建設溫州商會大廈或者溫州大廈成為許多商會的目標,今年,武漢溫州商會有沒有這樣的計劃?
羅:前些年,在全國各地出現了許多溫州城、溫州街、溫州村,這些項目為推廣溫州、宣傳溫州做出了很大的貢獻。而這幾年出現的“溫州商會大廈”,相比于這些項目,應該說是一個升級,這些聳立在城市商業中心、CBD中心的大廈,體現了溫州人在當地的一個新的高度。我們還在積極籌建武漢溫州商會大廈,我認為溫州市有關部門應當對這些項目進行統一協調管理,為那些計劃打造商會大廈的溫州商會提供各方面的支持,爭取讓這些散落在全國各大城市的商會大廈有一個統一的形象,有一個統一的名稱,如“溫州會館”。這樣將極大地增強溫州及溫州人在全國乃至全球的影響力和美譽度。
記者:就是以“溫州會館”為載體,整合溫州商會網絡。
羅: 在海內外,有200多萬溫州人,他們通過當地的商會,緊緊地聯系在了一起,一個商會,就是溫州人在異地的一個辦事處。現代世界是扁平的,在扁平世界中網絡的力量最大。商會網絡應進一步連點成線、結線成網。要充分把遍布全球的溫商網絡利用起來,整合世界資源,引領溫州接軌世界市場,帶動溫州有更大的發展。
記者手記
在湖泊縱橫,九省通衢的武漢,有三種文化在這里碰撞,江湖文化、市井文化、楚文化。這中間,江湖文化所占比重是最多的。記者畢業于武漢的一所大學,對此深有體會。記得當時經常聽到“外面玩的哥哥”抖狠時說“你個豹膽是哪個碼頭的沙。”(“沙”是武漢人話尾一個最常用的語氣詞)“打碼頭”是每個武漢人必修的功課,因而養成了武漢人的普遍的江湖性格,說話唯恐不像江湖口氣,自己唯恐不是江湖中人。
武漢的“江湖文化”也深深地感染了羅云遠。他直爽,不喜歡斤斤計較,路見不平,總會拔刀相助,羅云遠被朋友們稱為商人中的俠客。“出門在外,就要互幫互助”,在羅云遠的眼中,現實社會中的“俠”,首先要具有“助人為樂”的精神。
天上九頭鳥,地上湖北佬。在湖北創業的溫州人都說在這里賺錢不容易,但他們還是賺到了錢。在武漢,有17萬溫州人,在武漢溫州人眼里,羅云遠就是“帶頭大哥”,相當“義氣”,遇到什么不平的事情,都可以去找他,在與記者的交談中,羅云遠流露出的就是這種“俠”氣。
■會長日程
陳教敏
云南省溫州商會會長
日前,陳教敏帶隊考察了云南西雙版納,看好當地的區位優勢,計劃在當地籌建一個超過1000畝的大型市場,未來該市場將成為云南省外產品進入西雙版納、當地特產輸出到外地的集散中心。
徐小艷
鞍山溫州商會會長
3月25日,一個由遼寧省14個地市近千人組成的代表團將到溫州考察。作為鞍山溫州商會的會長,徐小艷將陪同鞍山市代表團前來溫州考察,并推介溫州。
李國華
昆山溫州商會會長
日前,李國華高票當選瑞安市塘下鎮西岙村村長,他表示,生在西岙,長在西岙,是西岙村的山水養育了他,他對西岙有著深厚的感情,有著為家鄉發展貢獻畢生精力的滿腔熱情,要用自己的全部力量,將西岙村建設的更加美好,以此來回報她的養育之恩。
鄭定輝
駐馬店溫州商會會長
新年剛過,鄭定輝異常的忙,除了協助當地政府招商引資,他的企業也積極地在籌備新的項目。他表示,雖然國家在調控樓市,但在河南省,像駐馬店市這樣的二線城市,需求仍然很大,目前他已經看好了當地的兩個地塊,正在洽談當中。同時,他還計劃在駐馬店興建一個大型的農副產品交易市場。
吳紹達
宜昌溫州商會會長
吳紹達在湖北省宜昌市的一項房地產項目即將啟動,他表示,就目前來看,國家對樓市的調控,在宜昌還沒有體現出來,但是在當地民間已經有關于銀行房貸與項目貸款的各種傳言,預期未來會對購買力產生一定影響。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