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銷“90后”!蘋果、耐克饑渴營銷緣何屢試不爽?
“你知道嗎,我真后悔沒買Burberry的那件風衣,上個月我買的那個,不如Burberry還4000多塊呢。”這是記者在一次新聞發布會上聽到的兩個90后媒體同行的對話,事實上,對于剛入行的年輕人,她們一個月的工資支付完生活開銷也不過買件風衣。
但這就是90后。
國內手機每半年更新換代一次,電腦一般每18個月更新換代一次,手機上網速度在8年內增長了375倍……顯然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產品更新換代最快的國家,而這背后最大的消費支撐就是年輕的消費群體;每一次新版iPhone手機的推出,每一次NIKE新款運動鞋的推出,每一次千奇百怪的飲料試飲……最被關注和熱捧的永遠是年輕人。而“90后”的崛起,更帶動了手機、運動用品、電腦等產品的持續熱銷。
作為國內第一家定位于80、90年輕人的專業行銷公司,陳亮年輕人營銷機構這個名字本身就帶有鮮明的區隔性,他們常年關注和研究80、90年輕人的消費需求和消費價值觀,從中摸索出一套適合年輕人的行銷策略和方法。
敢于超前消費的90后
“我們在針對90后年輕人的研究中發現,盡管針對90后的消費價值觀眾說紛紜,見仁見智,但卻不外乎兩個特點:一是求新求變,二是精明實在。”陳亮年輕人營銷機構總裁陳亮向記者表示。
比價搜索網站被使用最多的是25歲以下的網民群體,在實體店看中產品回到家采取網購的也是年輕人為主,對每個店鋪價格最實惠最清楚的是25歲以下的年輕人,錢包里裝滿了打折卡、會員卡或者優惠卷的還是年輕人。年輕人不會過度在意奢侈品牌,他們照樣能從小攤小販的手中淘出時尚的感覺;年輕人不會過多地去一些豪華的餐廳奢侈以實現自己的身價,他們照樣能從麥當勞、肯德基等快餐店里吃得有滋有味。
“這些例子說明年輕人雖然很敢于花錢,敢于超前消費,但是也表現出精明實在的消費行為,這是商家不能忽視的。”陳亮表示。
根據陳亮年輕人營銷機構對于90后消費群的研究,他們發現,這個人群尚未成家,負擔比較輕,甚至擁有強大的家庭經濟支援做后盾,而且正處于少年向成年的過度時期;他們大部分人從小就接觸互聯網,很早就接觸新鮮時代和全球文化的洗禮,他們對一切新奇事物都感到好奇,大膽追求。對于這部分人群來說,數碼產品、運動服飾、飲料等快消品、日化類用品、飾品化妝品等都深受喜歡,特別是數碼產品,90后年輕人可以說對其的了解非常全面,也是新款產品最為熱門的追捧者。
相比較成熟一些的消費者,90后年輕人對吃沒有太多講究,不管吃的食品是否屬于健康食品,好吃就行。但對用很重視,尤其對數碼產品特別迷戀,電腦、手機、MP3已經成為他們的必需品,對高檔科技的癡迷,對現代化設備的操作,對信息化產品的了解超過其他任何群體,哪怕是花幾個月的工資購買iPhone4,哪怕是透支信用卡去購買一臺單反相機,或者是分期付款買一臺蘋果筆記本電腦,他們都勇于并樂于去做。在服裝消費方面,他們更傾向于不過時也不太前衛的品牌,對一些傳統的一線品牌反而退避三舍,他們更傾向于二線或不知名的品牌,同樣是設計師設計的,具有同樣的時尚,但就是很難說出其品牌的名字。
還沒有與90后畫等號的市場營銷策略
在市場中,“90后”的不確定因子,令他們很難對某一品牌建立起足夠的忠誠度,他們對產品類型的需求也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年輕人市場是一個極具彈性和多變的市場,這就需要商家和企業花更多的時間、更多的精力去營銷,為了爭奪更多的“態度搖擺不穩定”的年輕人,營銷手段和方式也更多的多元化。
“目前還沒有出現一個與90后年輕人營銷畫等號的市場營銷策略,而且這種假象永遠不會存在,目前,市場上針對年輕人的營銷策略很多,網絡營銷、互動式體驗營銷、饑渴營銷、娛樂營銷、體育營銷都是比較適合90后年輕人的營銷手段。”陳亮說。
在制定針對年輕人的營銷策略前,對每個企業而言,先明確品牌年輕化這個品牌戰略是必不可少的。像百事可樂、可口可樂、耐克、蘋果這些主打年輕人市場的品牌,品牌年輕化是他們不變的品牌戰略,有了這個既定戰略的支撐,才能看到這些品牌常變常新的品牌形象。
為什么每次蘋果、耐克制造的“饑渴營銷”都屢試不爽,都可以獲得粉絲的熱捧,因為年輕人崇尚自我個性、追求與眾不同,得到一款稀缺產品可以讓他們瘋狂、炫耀。據悉,耐克Pigeon Dunks的推出,使得數十位爭搶的骨灰級耐克迷在耐克銷售店發生沖突;而英國滑板品牌西拉斯&瑪麗亞的東京店,消費者每次只能進20人,在前一批購物者離開之后,貨架上的產品會重新更換,消費者樂此不疲。這種在成熟消費者看來不屑一顧的營銷手段,在年輕消費者面前卻非常受用。
年輕人更注重消費和使用過程中的感受和體驗,追求產品或服務與自己情感體驗的一致性。通過對產品的試用體驗,可以使消費者對產品功能有更真實的感受和認知。SONY建立品牌體驗店,成立SONY夢工廠,為年輕消費者提供不一般的視聽享受,大大激發了他們的購買欲望。
對年輕人來說,體育是一個永恒的話題,NBA、世界杯、奧運會、歐洲杯這些大型的體育賽事讓全球觀眾為之狂歡的時候,也帶給眾多品牌傳播的機會,NIKE、adidas/‘ target=‘_blank‘>阿迪達斯憑借體育風行全球,三星憑借漢城奧運會從國內品牌向國際品牌華麗轉身,李寧、特步、青島借助NBA實現“激情夢想”。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