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山的成功故事
從事設計的不搞技術,搞技術的不摻合設計,這是非常普遍的現象。但在如今分工越來越細化的服裝行業中,如何在兩者中間找到一個契合點?盛航服裝織造公司開發部經理王忠山的做法就是,為設計與技術人員提供一個共同的思路。
初見王忠山,此人態度謙和,特別是他身上那股“藝術家”的氣息,感染著周圍的每一個人。有資深設計師這么評論過王忠山:他是一位技術型的管理人才。作為運動品牌361°的直屬企業的盛航開發部,王忠山的職位雖然是開發部經理,其實就是“一把手”。比如,設計師設計出新款式,但樣版出來后發現與原版差異太大,面對這種情況時,王忠山讓設計師和技術人員一起重新制版、填色、生產,最終,這個智慧結晶的款式得到了設計人員和技術人員的滿意。“時尚不會過時,卻需要我們時時刻刻求新求變。而我,就是尋找平衡點的那個人。”在浮躁的社會氣氛中,王忠山獨守那份寧靜,這與他身上鮮為人知的“大起大落”經歷有關。
1992年,因家庭經濟原因,18歲的南昌小伙子王忠山放棄了熱衷的音樂和繪畫,走進服裝學校課堂。學習三個月服裝理論知識后,王忠山收拾行囊,趕上打工潮南下深圳。“第一次坐火車,當時人太多了都擠不上去,最后連包都不帶了。”和很多當時前往深圳“淘金”的打工者一樣,初來乍到的王忠山也跟老鄉住在露天閣樓里,白天四處找活干,半夜則擔心聯防隊查房。這段經歷,讓王忠山認識到,要珍惜生活給予的每一次機會。次年,王忠山再次進入服裝學校深造,并開了間裁縫店。由于頭腦、技術好,王忠山裁縫的名號在老家一帶附近頗為響亮,店里生意非常好。但誰也沒有意識到,1997的金融風暴讓時裝店貨品大量積壓,王忠山血本無歸。
人生大起大落,讓王忠山見識到殘酷的現實中,首先要找到自己的平衡點。“當時年輕氣盛,只知道一股腦往前沖,殊不知自己的思維還沒有跟上步伐。”王忠山說,不清楚設計和技術的區別,不了解營銷策略,是他事業失敗的一個關鍵。在休閑服裝名城石獅,王忠山把自己當成一名“見習生”,努力將服裝生產、開發、營銷的環節都好好了解一遍。
打版、主管、總監,和石獅很多設計師一樣,王忠山也是一步步依靠自己的實力走上管理崗位。如今,處于人生成熟階段的王忠山在喧囂中尋找平靜,在紛繁復雜的時尚涌流中尋找平衡點。“如果說我的本性是對陌生事物有些排斥的話,那么理性告訴我,作為服裝研發人員,必須大膽嘗試與思想有差距,甚至很離譜的服裝風格。”王忠山這么說,也是這么做的。他的衣櫥里時常有幾件大紅大綠的“奇裝怪服”,而且他會定期穿出去。而正是基于對生產、對研發和對技術環節的熟悉,如今的王忠山站在時尚前沿,在尋找平衡點。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