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是一次非常成功的產品運營
3月份與同事聊天時曾預見過一場“致青春”的互聯網浪潮即將來襲,卻沒想到這趟青春的列車載了越來越多的乘客,從網絡媒體到微博營銷,從小說閱讀到視頻特輯,連互聯網大佬的青春照都拿來做了不小的文章,其實最恰當的結合還是互聯網的產品運營,因為產品運營的任務就是借助于某個事件在一定時間內實現產品在用戶中自傳播效應,電影雖然有著固定的影迷,但需要更廣的用戶宣傳,互聯網雖然有大量的用戶,但最難做的是用戶活躍,于是兩者各取所需,一拍即合,有了“那些年,‘誰’參與了你的青春?”
整個產品運營的核心功能非常簡單,概括為兩字就是“抽獎”,獎品自然從致青春電影而來,海報,明信片,紀念T恤等對于影迷用戶都是相當有誘惑性的,而用戶如果想達到抽獎資格就必須攢積分,方式很多,可以發表微博,分享活動給好友和下載移動應用。于是很清晰的構建了一個生態系統:
最值得推敲的還是整個“抽獎”活動的玩兒法,亮點很多:
第一,不外乎又要宣傳一下自己的理論,互聯網與實體行業相結合,電影一直是一個很能帶動經濟發展的產業,隨著一部電影的宣傳上映,會帶動起周邊很多行業的發展,一直以來都是互聯網去為電影造勢,而將兩者如此緊密結合的互惠互利還是極有新意的,各自貢獻自己的價值,然后各取所需,或許是為娛樂文化行業與互聯網的結合可以開辟一個新鮮的思路。
第二,為移動應用的推廣新增一個有利的渠道。相信業內人士在看到一個應用上榜應用場前列都會先冷笑一聲“刷榜了吧?”上周五的appstore 刷榜鬧劇更是讓每個人當笑話看,笑過之后是無奈,渠道對于一個應用下載量的決定作用太大了,不只是線上,有一天走進地鐵發現到處都是“口袋購物”也是讓自己驚訝半天,雖然一直不喜歡硬廣,但對移動應用的開發者來說有量就是王道。所以這種和電影結合的“抽獎”運營或許是對移動應用來說是一個新的渠道。
第三,以用戶為單位的PC產品網頁到手機應用下載的無縫體驗。相信每個人都體驗過掃描二維碼下載應用,這確實是非常方便的應用下載方式,而產品的創新在于該二維碼里不只是應用信息,還有用戶的賬號信息。于是用戶通過二維碼,不僅可以下載了應用,還自動為自己添加了積分,這在別的互聯網產品中是確實沒有過的,應該是該運營活動中產品體驗的專利亮點。
第四,可能是不起眼的,但是讓我心里一動的,四條推廣應用與四位主角的文案搭配,本來毫無關系的兩者用簡短的話語自然地織在一起,尤其是最后與 “阮莞”的文案“那些年,是誰和你吃遍了學校路邊攤和小飯館兒?”讓我真的回想起電影中畢業在小飯館兒的傷離別,自然引出大眾點評,很有找個飯館兒約上好友去大吃一頓的心情。
當然,整個運營產品還是有很多地方規劃的不合適,比如獎品區不明顯,應該再突出一些,對用戶來說,一下子不知道來抽什么獎誰還會繼續玩兒下去?再有規則設置的布局不好,應該以更簡短的形式顯示在上方,讓用戶可以更早清楚一些。最后就是頁面的性能需要好好優化一下了,看樣子是沒有好好遵守 “yahoo21條軍規”哈。總之故事可以講的更完美一些,同時也就更容易傳播了。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