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電影永遠不只有一顆“好子彈”
一個人伸出手,子彈從桌上回到了手上。
一個人舉起槍,子彈從墻上的彈孔回到了槍膛里。
因果依然存在,只是時間發生了逆轉,不要理解它,感受它。
諾蘭帶著《信條》重返“后疫情”下的影院銀幕,帶來了新的創作和討論熱點。準確來說,它們中的大部分并不能稱之為討論,更像所謂“看懂了”以后的諸多解讀。這些解讀成功地遮蔽了有關電影風格、故事表達、制作水準的探討。一切的一切都圍繞著一個問題——懂,還是不懂。這非常奇怪。
因為“電影看不懂”的討論往往只存在于那些“比較悶”的片子。像去年歐洲影展《砂制時鏡下的療養院》、北京電影節上塔可夫斯基的《潛行者》或者常年作為電影資料館熱門之一的《2001太空漫游》。它們是傳說中那些非常厲害的大師之作。與它們相比,說商業片“看不懂”顯得很吊詭。特別是好萊塢電影,一般采取通俗模式,目的就是為了讓觀眾獲得觀影愉悅,而不是藝術性的閉目皺眉凝思。
諾蘭當然是一個好萊塢導演。無論怎么標榜“作者電影”,不能否認的是,他的作品序列中,除了處女作《追隨》以外,其余都是(相當精彩的)商業電影。比如說,至今為人樂道的《黑暗騎士》《盜夢空間》。不可否認,它們都突破了當代好萊塢“超級英雄”“XX宇宙”的窠臼,標識出鮮明的“諾蘭風格”。希斯萊杰塑造了影史經典“小丑”,“小李子”的陀螺讓影迷牽掛至今。當然其中還有導演諾蘭極其豐富的畫面呈現、一波三折的故事敘述、膠片拍攝的寫實風格,以及最具亮點的——使用多條時間線平行剪輯構造懸念的“時間游戲”——這也是諾蘭電影被冠以“燒腦”之名的最主要原因。
但是“燒腦”絕不等于看不懂。它意味著電影通過層層鋪設、如墜迷霧的技巧讓困惑的觀眾在某個關鍵節點恍然大悟,進而感嘆電影草蛇灰線的布局巧妙。其中,困惑是過程,領悟是結果,最終帶來的依然是觀影愉悅。如果所有的“燒腦”最后變成“看不懂”,那就沒有“燒腦”,只有“玩砸了”。
《信條》的故事其實很簡單。主角恍若墜身《007》《碟中諜》,漫游世界、完成任務、克服困難、拆除炸彈、打敗壞人。一個非常經典的特工電影結構。這樣的故事內核再次說明它無法承載藝術電影所擁有的“看不懂”。那種“看不懂”是因為那些電影設置了一個觀影的門檻,我們翻過門檻,將得以窺見生活的本質、人的本質,人如何處理和周圍的關系、如何理解世界,世界又如何影響人……
《信條》的門檻呢?海量的視頻和稿件特別詳細解讀了電影里時間如何逆轉,逆轉以后的人物如何行動,他們和過去的人、現在的人之間怎么交互。有人嚴格分析著彼此之間兩個團隊,一個逆時間行動,一個順時間運動,當他們相遇交錯的時候會發生什么,是怎么發生的;有人熱情闡述著什么是熵,物質的本質是什么;有人較真爭執電影設定嚴謹與否,意識和時間的關系如何,熱量為什么會發生逆轉,著火的車又是為什么會結冰……好像我們已經不再談論電影,而是直接來到大學物理課堂。
“看不懂你還有理了”的說法放在藝術電影里沒有問題。五十年前庫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放映時座無虛席。當年的觀眾確實會因為影片的沉悶壓抑和漫長黑場而抱怨。但正是無數觀眾反復觀摩、試圖去理解它的行為本身讓它成為不朽的經典。
藝術電影有門檻,跨過門檻需要學習。庫布里克用瀕臨絕望的漫長來表現人在太空中的封閉和孤獨,用近乎無言的冷漠來注視機器之眼里的人類……這些在我們初看電影時很可能看不懂。但這種感受,我們今天依然感同身受。
《信條》的“看不懂”又是哪一種呢?電影“視覺奇觀”的核心概念并不復雜,它要呈現的就是物體或人可以逆著時間線向過去行進。想象一個倒放的視頻中,有一個正走的人,這不需要太高明的物理知識。影片中,返回過去的人沒有改變世界,他們只是完成了這個世界因果關系的閉合。但為了不讓本片成為一個魔幻電影,為了強調它的“嚴謹性”,它需要海量的設定和背后復雜的邏輯推演,來佐證電影中的各種匪夷所思不是胡編亂造。正是這一點讓電影復雜難懂。
玩過密室逃脫的人知道,在解開一個復雜機關盒的時候,我們的目的是盒子里的東西。但當我們費了大勁,破解了所有機關打開《信條》這個盒子的時候,卻發現里面空空如也。故事里的人物恍如沒有靈魂的敘事工具,抽掉一切柔和、過渡環節進而只剩下任務性對話的情節乏味干枯。它就只是一個空盒子而已。
一個人伸出手,子彈從桌上回到了手上。一個人舉起槍,子彈從墻上的彈孔回到了槍膛里。因果依然存在,只是時間發生了逆轉,不要理解它,感受它。
我不知道主角感受到了什么,但在視覺奇觀之外我感受不到任何。我只知道,那顆子彈跨時間也好,逆時間也罷,哪怕是在時間中盤旋飛舞但它還是不能擊中每一個觀眾的心。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