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光淘品牌緣何陷入“生死時速”
2013年,淘品牌的發展進入“生死時速”。這一年,曾經在淘寶中風光無比的綠盒子、麥包包、七格格等品牌,逐漸從“雙11”一次次風光的銷售數字背后走向沉淪。
去年底,淘寶指數顯示,淘品牌的代表性用戶量大幅下滑,只相當于2011年高峰期的30%。
線上發展的瓶頸,讓越來越多的淘品牌力求在線下渠道尋找機會。不過讓人遺憾的是,這種奮力探索不僅沒有迎來曾經的風光,反而讓不少淘品牌就此一蹶不振。
對此,廣州市騏歆有限公司負責人蘇忠鑫表示,在他看來,造成淘品牌發展不振最主要的原因還在于近年來線上市場環境的變化。
變化的市場
“淘品牌真正興起是在2008年左右,當時,淘寶迫于各方壓力,希望改變以往山寨廉價的低端形象。”蘇忠鑫說道。
而當時,傳統服裝品牌對淘寶平臺并不看好。蘇忠鑫告訴記者,當時,淘寶系旗下平臺阿里巴巴主營B2B業務,而淘寶商家多為C2C企業,其貨品中充斥了大量山寨、廉價的低端貨品,這對當時在實體渠道發展還不錯的品牌服裝企業來講,彼時淘寶系的吸引力并不大。
外界對淘寶印象不佳及品牌企業入駐意向的缺乏,使淘寶下決心要在自己的平臺上推出一批品牌,在市場中做出影響力。對此,淘寶在當時籌建淘寶商城(現已更名為天貓),利用贈送流量及免費推廣等優惠政策孵化出一批淘品牌。
“當時,淘寶對平臺上做得好的品牌給予大力度的政策扶持,會按月度及年度贈送大量的免費流量。”蘇忠鑫告訴記者,淘寶的優惠政策使得不少線上品牌在當時快速成長,現在大部分知名的淘品牌都是借由當時的契機發展起來的。
但“催生”出來的淘品牌并未一路平順地發展下去。
隨著線上消費的普及,電商交易量也一路走高并不斷蠶食著實體渠道的銷售份額。對此,越來越多的商家開始布局和拓展線上渠道,這也進一步加劇了電商市場的競爭激烈度,線上流量的獲取成本也隨之走高。
今年年初,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經調研發現,企業在線上的推廣成本一般要占到企業整體運營成本的10%~15%,有些企業為了獲取更多的消費流量,其推廣成本甚至會占到企業整體運營成本的30%~35%。
與此同時,隨著進駐淘寶的品牌商家增多,淘寶對淘品牌的扶持力度遠不如從前,除了對淘品牌的流量支持進行大幅削減之外,品牌要想從淘寶獲得流量,也要付出更高的成本。
“很多企業為了獲得消費流量,不得不去拉攏淘寶的店小二,從他們手中拿到相應的流量,這也進一步加劇了企業在線上的推廣成本。”武漢服飾時尚聯合會會長毛立輝告訴記者,現在許多企業在線上的推廣成本已經與線下相差無幾了。
而在蘇忠鑫看來,不少品牌在線上的推廣成本甚至比線下更高。“現在消費流量的獲取成本不斷增高,但消費流量的轉化率卻相對有限,最終實現有效購買的并不多。”蘇忠鑫告訴記者,正常情況下,要在線上實現贏利,其產品的售價必須達到其出廠價的3倍以上,且企業要將推廣成本控制在整體運營成本的20%以內,否則企業很難實現贏利。“就我了解,現在能在淘寶真正賺錢的企業不足10%。”
除了推廣成本的增加之外,在同傳統品牌在線上的產品交鋒之中,淘品牌顯然也沒有多少優勢。
產品“硬傷”
“消費者的購物習慣一般會先看品牌,再看款式,接下來是比價,最后是搭配。”茵曼董事長助理徐顯靈告訴記者。
因此,相較于傳統品牌,淘品牌顯然不具有多少優勢。“淘品牌只是淘寶根據自身制定一系列評選標準而推出的品牌,沒有經過國家相關機構的評定和認可,在終端市場的品牌認同也相對有限。”在蘇忠鑫看來,淘品牌在品牌知名度上同依托實體渠道發展起來的傳統品牌基本沒有可比性。
而對于價格敏感的線上消費群體而言,淘品牌在價格上的優勢也隨著傳統品牌的大量進駐被進一步弱化。
“目前,大部分傳統品牌還是將電商平臺作為清理庫存的渠道。他們并不指望通過電商平臺賺多少錢,為的只是收回現金流。”沙田集團副總經歷林曉星說道。因此,相比于財大氣粗的傳統品牌而言,淘品牌在產品性價比方面的競爭優勢并不明顯。
面對發展的尷尬境遇,不少淘品牌力求通過對線下渠道的拓展,來提升自身在終端消費市場的影響力和知名度。但就目前來看,鮮有成功案例。
對此,電商品牌伯爵卓爾市場部經理宗澤告訴記者,這主要是因為線上和線下品牌在供應鏈及運營體系方面有著很大的不同。“線上品牌多為自營,貨品的運轉周期比較快,其備貨周期也相對較短。而線下品牌多以加盟代理為主,其備貨周期長,一般都會提前半年訂貨。”宗澤認為,正是因為不了解線下的運作模式,使不少淘品牌在實體渠道的發展并不順暢。{page_break}
運營模式的不同也導致不少淘品牌難以在線下復制其供應鏈系統。“很多淘品牌并沒有自己原創的設計團隊,其產品多以抄款為主。同時,其在質量把控方面也有很多不足。”林曉星認為,不同與傳統品牌同供應商穩固的合作關系,很多淘品牌在供應鏈系統方面并不健全。
而在蘇忠鑫看來,缺乏實體店的運作經驗,則成為許多淘品牌在線下折戟的關鍵性因素。“在線上和線下銷售產品的方法完全不同,線上看中單個產品的款式、色彩等,對產品的系列感要求不強,但線下則完全不同,產品怎么陳列,怎么配色,怎么做出系列感,銷售人員怎么培訓,都直接影響著消費者的購物體驗,而這些也是許多淘品牌所欠缺的東西。”蘇忠鑫說道。
對此,淘品牌的未來將命懸一線?
有個性 有未來
在徐顯靈看來,目前大家對淘品牌未來的論斷顯然太過悲觀。“就在前幾天的淘寶‘4·21’促銷中,女裝排名前5的品牌中,有3個是淘品牌。”對于淘品牌的未來,徐顯靈滿懷信心,“近年來,淘寶的銷量一直在增長,在天貓的產品中,服裝的占比能達到20%~30%,所以,未來線上服裝市場的發展空間還很大。”
面對越來越多的傳統品牌不斷加入電商戰局,徐顯靈顯然也沒有怯戰。“傳統品牌一般缺乏強烈的品牌風格,多以走量和渠道制勝,但隨著當下女性消費者對服裝個性化的要求不斷提升,風格鮮明的新生品牌還是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的確,綜觀目前存活下來且發展較好的淘品牌,不難發現其大多都是有精準定位的服裝品牌。以淘寶“4·21”促銷中排名靠前的3個淘品牌為例,韓都衣舍以韓風為主打,裂帛走的則是民族風,茵曼則以棉麻產品為主打,走的是自熱生活風。而一些定位不夠明晰,僅僅依靠低價來尋求發展的品牌,則逐漸在一輪又一輪的促銷活動之中被淘汰出局。“靠壓低利潤率來實現發展終將難以為繼。”徐顯靈告訴記者,茵曼的平均客單價都在300元以上,顧客回購率能達到52%左右。
在線上市場發展的良好態勢,也讓茵曼不斷拓展自己的產品線和探索新的發展路徑。“我們這幾年不斷推行多品牌的發展戰略,同時也在籌建自己的線下體驗館。”徐顯靈說道。
鮮明的品牌個性、精準的產品定位固然重要,但在曾服務于淘品牌七格格的宗文看來,淘品牌要實現長久的發展,最重要的還是要調整好自己的發展戰略。“許多淘品牌的發展節奏過快,缺乏5年以上的中長期規劃,這也導致它們不能在關鍵的時間節點做出及時的反應和調整。”在宗澤看來,這也是近年來七格格逐漸走下坡路的原因所在。
而在林曉星看來,對實體渠道運作模式的不熟悉也是許多淘品牌最終敗走線下的重要原因。“如果淘品牌要做線下市場,更可取的方式應該是跟傳統品牌企業進行合作,避免多走彎路。”林曉星說道。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