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的企業微信營銷都將成為雞肋
今天,每家公司的市場部都在“微信”。如果連個公共微信賬號都沒有,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做營銷的。在“互聯網營銷焦慮癥”四處蔓延的年代,微信成為了萬人期待的方舟,每家公司、每個人都想擠上船,迎接地平線上新一輪的曙光----就像《2012》的場景。
但是,80%以上的企業將發現,他們的微信平臺從來沒有綻放過傳說中的光彩,反而成了一塊雞肋,一個負擔。
這是因為,微信這個自媒體,如果無法為顧客提供服務價值,它就只是一張無人理睬的小傳單。
讓我們從自媒體說起。
“廣、電、報”時代
自媒體這個東西,其實很早就有,只不過以前沒這個稱呼,愿望和動機也有所不同。
二三十年前,但凡有規模的企業,都會有個宣傳部,宣傳部有三把槍,一是廣播,二是電視,三是報紙。它們共同的名字叫“喉舌”,喉舌的對象是員工。在這個年代,一家大企業就是一個小行政區,各類功能一應俱全,宣傳部的主要任務是“思相政治工作”,“廣、電、報”作為自有媒體的使命自然側重于內部信息的傳達。
現在,堅持辦內部電視和廣播的企業己經為數寥寥,只有少數大型國企仍在堅持。但是自辦報紙或內刊的,仍然相當普遍,由于印刷業發達,甚至越來越多----一家不足百人的公司,都很可能有一份自己的報刊。
最出色的內刊,能夠成為行業的思想高地。萬科、萬通、聯想都有各自招牌內刊,客觀起到了為品牌加分的作用。但是絕大多數的內刊只是內部刊物,假如它能起到“為企業記史”和“員工的精神家園”這兩重功效,就算是成功。也正因為這兩個目標有一定的可操作性,所以內刊作為自媒體最古老的形式仍然有一定的生命力。
網站時代
20世紀與21世紀交匯時期,每家企業都在忙著做網站。網站到底能為企業帶來什么?當時的標準說法是:1,品牌宣傳;2,銷售拓展;3,顧客服務。這是令人激動的藍圖,好像企業網站一建,就通向了信息時代的高速公路。于是盡管大多數公司盡管一知半解,但紛紛建站----那時建個網站可以收費十萬之巨,足以讓今天的網絡制作公司只恨生不逢時。
但是,八成以上的企業發現,那些激動人心的描繪大多數無從實現,它們的網站真正的功能其實就是一份網上畫冊,它所起的作用主要就是讓人更方便地了解一些企業信息,這離銷售拓展和顧客服務好像差得實在太遠。
實事求是地說,這不能怪人家忽悠,他們的描繪并非完全瞎掰,今天的確出現了一大批新型公司,互聯網成為了他們品牌傳播和營銷服務的主要途徑,其勢頭之猛令人驚嘆。
然而,到今天為此,大多數企業仍然停留在電視投廣告+區域代理招商+地面鋪貨的業務模式,在這種模式中,網站并非業務鏈條的有機組成部分,既不能銷售,也不能服務,只能起到企業介紹的作用自然在所難免。
只有業務模式、服務模式真正轉向互聯網,網站作為自媒體才能承載起營銷的功能,這是必須認清的事實。否則,這份自媒體也只能是擺在互聯網上的靜態的畫冊,能做到更新及時、瀏覽快捷、頁面整潔、內容充實就算相當不錯了。
網絡世界從PC移向手機,浩浩蕩蕩。再遲鈍的人也明白,移動終端將超越所有的媒介,屬于它的時代己經到來。微博與微信也正是乘著這股浪潮風生水起,后浪推前浪。
當人人都開始埋頭朋友圈,有人己經在連篇累櫝地發表微信營銷的“圣經”,好像掌握了劃時代的營銷神器。企業激動了,他們心生屌絲翻生的期翼,盼望著從此擁有一條直通市場的金光大道。
現實似乎很美好:注冊一個微信平臺零成本;人人都有朋友圈,受眾就在眼前;圈圈相通,信息可以幾何式增長;相比傳統媒介,絕對是低投入高產出。
于是,市場部或者營銷部熱情上馬,一個個公共賬號如雨后春筍,一條條微信帶著希望的溫度出發。一個月之后,兩個月之后,這些辛苦操作的人們卻又開始迷茫,每天絞盡腦汁地編發,有多少人會看,真的有用嗎?
現實很無情----看的人不多,用處不大,十有八九只是自娛自樂的游戲。
公司連夜開會,總結是:內容的可讀性不夠,語言不夠創新,原創太少,設計不夠時尚,推廣不夠有力,線上線下缺少互動。
于是,大力改進:請來更專業的文案和設計,增加原創數量,力求圖文并茂,以獎品刺激關注,辦活動邀請粉絲參加,到處印二維碼求掃一掃……情況似乎有所好轉,關注度有所上升,但情況仍然不太理想,而幾個工作人員己經累到神經衰弱,每天都被“明天發什么”折磨著,寢食難安,快要崩潰了。
有傳播力的內容、風趣的語言、刺激的獎品、更具互動性的活動,這些重要嗎?重要,但它們不是一個企業微信平臺能否立足的本質,本質在于:交易價值。
任何一個自媒體,其實都可以理解為一個交易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中,交易的兩種價值,決定著它的生存幾率。
第一種交易是受眾閱讀時間與信息內容的交易。每一天,每一個的朋友圈、訂閱號的信息數百成千,受眾的時間成了寶貴的資源,你用什么內容來換取他的時間?就算是請來國內一流的記者和編輯,也不能保證每天的信息內容既原創又引人入勝,不能保證每條信息讓受眾樂于打開鏈接。在這一層的交易中,至少80%的企業微信將成為失敗者,他們的內容無法成為受眾時間的交易伙伴。換一句話說,就是無法保證持續的可讀性。
第二種交易是顧客需求與企業服務的交易。也就是說,通過企業微信平臺,能得到什么樣的服務價值。是更方便的購買?更低廉的價格?還是更及時的解答?而這些,說到底,是要求企業的服務體系實現網絡化。舉個例子,一家餐廳建立了微信賬號,每天都發送美食信息、烹任技巧,假如有很高的原創性、可讀性,將會吸引一批受眾的關注,能夠成為第一種交易的勝利者。但如果想真正成為需求與服務的交易平臺,還得加料。http://www.globrand.com/于是,這家餐廳建立起移動終端服務系統,微信平臺是這個服務系統的導入口,顧客通過這個端口就能夠方便地訂餐、叫餐或者積分優惠。只有當這個系統被打通,微信才會成為顧客手機中不被刪除的訂閱號。
這對大多數公司來說恐怕都是令人失望的消息,因為它們還無法做到企業微信與企業營銷、服務模式同步,除了發表一些企業信息、轉載一些有“可讀性”的文章,實在想不出還能提供什么交易價值,難道,注定要成為雞肋嗎?
讓微信成為內外兼修的自媒體
如果現實條件尚不成立,避免雞肋化的一條道路是既向外,也向內。企業微信完全可以首先成為公司內部的自媒體。
一是內部信息的傳達平臺。它可以成為“廣、電、報”傳統自媒體的替代,順應現代人信息接收的習慣,更快、更及時、更有效地把企業動態、表彰、文化理念用手機閱讀的形式呈現,真正實現電子化的傳播。
二是管理的平臺。比如,天南海北的營銷業務員在這里召開會議、報到、分享經驗和接受考核;市場一線的物料應用、售點情況、銷售數據第一時間匯總。在這方面,已經有不少公司走出了第一步,他們已經發現微信工具化應用之后帶來低成本與高效率的功效。
三是企業文化的展示平臺。企業微信不要僅僅成為某個部門的任務,更不是少數人的專屬,它應該以更開放的姿態成為公司文化的沙龍。員工以及客戶、合作伙伴的的好文章、好作品、才藝展現,都可以成為企業微信的內容。一旦開門辦微信,就會發現被擠干的編輯苦惱大大緩解。
微時代的傳播必然產生新的形式和新的要求,企業微信的出現畢竟是一項全新的事物,對它的運用也是全新的課題。跟風、形式主義、定位不清的微信平臺十有八九半死半活,功利心過強、急切要在銷售上產生奇跡的微信基本上會讓人失望。實事求是、由簡及難、由內及外,先把平臺建成一個有用的工具,是企業微信存續的合理節奏。
辦微信,眼睛不要光光盯著多了幾個粉絲、出了幾篇轉載,也不要被那些號稱多少粉、多少流量和銷量的賬號刺激到方寸大亂。先找到適合自己的途徑,先從某一個具體可行的點開始,逐步體現這個新工具的潛在的、多選項的價值。任何工具的有效應用,都建立在有價值的基礎,否則往往淪為擺設和雞肋。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