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宜佳反復試錯 便利店O2O探索滿路荊棘
美宜佳目前在全國擁有超過5600家門店,超過上海農工商便利集團和7-11的總和。2007年,美宜佳就啟動了電商項目,單從時間來看,美宜佳算是較早探索互聯網轉型的傳統企業,到目前為止,嘗試過自建綜合商城、團購、代收包裹、移動支付等融合互聯網的方式,其中部分嘗試因為成效不佳而終結,有些效果尚可仍在繼續推進,而有些嘗試則剛剛開始,有一點始終沒變的是,美宜佳一直走在互聯網轉型的探索路上。
探索一、自建商城
可以說,2010年左右自建電商的傳統企業不見得很多,那時美宜佳有了自己的線上商城——美宜佳生活館,經營綜合品類,同時重點走特產精品路線,受到部分業內人士肯定。只是好景不長,線上商城并沒有日益壯大起來,相反成效甚微,2012年最終關閉。
現狀:關閉
總結:百貨、超市、便利店是否自建電商,向來是個糾結的問題。而美宜佳只是盲目自建電商的傳統企業縮影之一,沒有想清楚為什么要建線上商城,電商之于線下實體的意義在哪,線上商城的定位以及如何運營,而只是見到電商在侵蝕市場,因為沒有電商而建電商,完全忽略線上線下彼此的聯動效應,必然難以持久。事實上,便利店自建線上商城風險很大,因為實體主營食品、日常生活用品,線上商城往往是全品類綜合電商,直面電商寡頭的競爭,價格難有優勢,加上電商只有老大沒有老二的市場格局,沒有差異化的線上商城結局幾乎注定悲劇。
探索二、團購
自建線上商城之后,美宜佳還嘗試了團購商品模式,起初商品涉及類目同樣相當廣泛,后來精簡為一百多種商品的精品團購模式。目前是否還有參加團購,筆者沒有查找到相關信息。
總結:便利店參與團購,應該說不是主流做法。多少也顯示出美宜佳的貿然,盲目跟風,特別是起初眾多類目的商品參與團購,隨后其自身也是意識到存在問題,對團購商品進行了精簡。團購模式在給商戶帶來巨大影響的同時,也一直被商戶詬病,業內人士比較認可的是團購業務的拉新作用,不過這種拉新對于本地生活服務針對性更強,對于便利店來說作用非常有限。
探索三、代收包裹
代收包裹服務主要基于與電商網站的合作,利用線下5600家門店,作為電商包裹線下自提點,便利店為消費者代收快遞包裹,消費者只需到便利店提貨即可。今年年初,數據顯示美宜佳每月代收的包裹達10萬個。此外,線下門店內對電商網站上一些商品信息和優惠信息進行展示,借此將線下門店的消費者引至線上,而這部分產生的電商包裹很可能回流到線下門店這個自提點。
現狀:略有成效
總結:便利店提供快遞代收、自提服務,一直被認為是便利店延伸服務的方向之一,深入社區,與消費者幾乎零距離是其向這方面延伸服務的天然優勢。從美宜佳代收包裹數量來看,單店每月不到20個,應該說有一定數量,但依然較少,這與便利店所在社區的具體情況有關,同時用戶習慣的養成需要一個過程。但是不管包裹數量多少,便利店的關鍵在于抓住由包裹自提引來的消費者,在其到店自提時促發其在店消費。
探索四、提供移動支付
2013年年底,美宜佳上線支付寶錢包條碼支付功能,成為國內首家提供條碼支付的連鎖便利店。支付時,消費者打開支付寶錢包客戶端,打開條碼頁面,被掃描槍掃一下,即可完成付款。便利店接入條碼支付功能不需要硬件設備(前提是已有掃描槍),只需在收銀系統上進行小的軟件改動,從開始對接到完成,需要兩周時間。推出條碼支付功能一個月后,美宜佳單日成功交易超過1萬筆,平均單店不到兩筆。
現狀:稍有成效,趨勢較為樂觀
總結:移動支付是不少傳統零售企業互聯網轉型的切入點,雖然目前在政策層面暫時沒有完全放開,但隨著移動支付技術的成熟和相關法律法規的出臺,移動支付前景可期,趨勢不可阻擋。傳統零售耗費在收銀上的成本很高,而且面對假幣、殘幣的風險,日常需要準備大量零錢。條碼支付省去找零或者刷卡簽名環節,收銀效率大概能提高一倍,此外資金實時到賬,比銀聯刷卡支付的T+1到賬還要快,利于提高門店到總部的資金歸集效率。
目前美宜佳單店每天條碼支付筆數不到兩筆,可見在交易中占比依然非常小,培養消費者的移動支付習慣依然是接下來一段時間的重點。一方面需要在條碼支付的流程上做到極致,讓消費者切實體驗到移動支付方式帶來的便捷,促使消費者改變原有的支付習慣;另一方面加大條碼支付的推廣力度,可以結合特定商品,為使用條碼支付的消費者提供更好的優惠或服務,促使消費者進行嘗試。
探索五、配送
事實上配送服務目前只是停留在理論層面,美宜佳暫時還未進入實踐階段。其設想是在公眾帳號中,加入查找附近門店功能,消費者可以在手機上選擇就近門店,根據商品清單下單,通過移動支付結賬,最終由門店送貨上門,而配送不局限于商品,也可能是餐飲外賣。
深入社區,擁有密集分布的線下門店固然是便利店提供配送服務的優勢,不過物流配送是個重活,投入的人力、時間成本較大,此外,若想達到高效配送的用戶體驗,對便利店移動端系統、供應鏈系統、門店配送之間的協同要求很高,如果是餐飲,考慮到的因素還會更多,對于原本主營零售的便利店來說,挑戰不小。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