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發強:中國戶外市場洗牌還未開始
盛發強認為,雖然出現增速減緩的趨勢,但中國戶外產業未來5-10年,每年銷售額應能保持20%以上的增長,戶外行業將進入平穩增長期。
市場剛起步
根據中紡協戶外用品分會COCA的統計,去年中國戶外零售額達到145.2億元。盛發強認為,相比美國戶外產業6400億美元的規模和量級,中國的戶外產業其實才剛剛起步,“戶外旅行相關的交通、餐飲等整個產業鏈都還沒有開始”。
“中國的戶外行業還處于非常初期的階段,很多戶外運動還沒有開展。”盛發強描述到,以國外的發展經驗來看,人均GDP 5000美元以上戶外產業才可能形成。在不同的人均GDP下,不同的戶外運動有不同的爆發期,“5000美元的時候,是越野、登山、垂釣、攝影在前幾年比較盛行;在6000美元左右時是露營、自行車;8000美元的時候是皮劃艇、攀巖;1萬美元以上則是生態觀察、山野滑雪”。
戶外行業每年以雙位數的高增長率向前發展,在盛發強看來,不管是與國外戶外產業發展的巨大差距及國內戶外消費的巨大空間來看,中國的戶外產業目前還處于起步階段。對于中國這樣一個新興市場,“能夠容納很多品牌的進入,也吸引了很多投資者的目光”。
洗牌還未開始
在國內外品牌競相殺入分食戶外市場時,戶外行業開始出現“泡沫”痕跡。COCA發布的報告顯示,去年中國戶外用品市場零售總額為145.2億元,同比增長34.94%,比2011年50.91%的增長率有所回落。其中戶外店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2.42%,明顯放緩。在這一系列下跌的數字背后,是超過800家國內外品牌的競爭。
在盛發強看來,增速減緩是經濟發展規律的正常表現,對于戶外行業來說,必然會經歷這個過程,但遠未到洗牌階段。對于國內一擁而起的“泛戶外”風潮,盛發強表示,“泛戶外”代表著更多、更休閑、可以結合日常生活的戶外運動形式,但現在“泛戶外”已經是一個被曲解的詞,被打上了不注重研發和功能定義的戶外品牌的標簽。戶外的一些專屬性能,比如防水透氣、速干等等并不是一個休閑品牌可以做到的。
要靠深度營銷
“增速降低,一方面是經濟規律,另一方面是受到宏觀經濟放緩的影響,”盛發強預測,中國戶外產業未來5-10年,每年銷售額應能保持20%以上的增長。探路者希望可以保持高于行業平均增速的發展速度。
他分析,由于大眾對戶外產品的認知和消費需求越來越旺盛,行業將會逐漸平穩增長。
對于業界普遍擔憂的庫存問題,盛發強認為,實際銷售和預測永遠有偏差,庫存在一個可控的比例內是正常的。探路者從銷售端、供應鏈端、設計端整個鏈條考慮,使得生產和銷售最大化地接近。
“從終端拿到貨的第一天起,銷售數據都是實時掌握的。實體店會有相應的策略去調整產品的折扣率,及時售罄。確實售罄率比較低的,及時轉到工廠店打折處理。”他認為,探路者去年雖然規模擴大但售罄率提升,便是得益于此。
盛發強認為,對于探路者來說,目前品牌的深度營銷可能更重要,“針對不同的人群實施多品牌戰略,讓消費者了解該品牌的科技含量”。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