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購應該是什么角色 你知道嗎?
在終端銷售過程中,銷售人員應該占據的是主導地位,用自己的思路去引導消費者,讓顧客模糊的需求明晰化,而不是被動跟隨消費者的思路。消費者不是產品專家,大多消費者只是有購買動機,但并不知道自己真正需求的產品應該具備什么功能、材質、外觀。各種精致外觀、獨特賣點、高檔材質堆積起來的產品海洋,消費者沒有經過銷售人員有意識引導,就像游客,走馬觀花,只會導致眼花,無法選擇到真正符合自己需求的產品。
終端常見一些銷售人員,見了消費者就開始滔滔不絕講解產品知識,從基礎知識、行業知識、產品結構、產品材質、產品賣點按部就班講給消費者聽,把培訓課堂搬到了終端,完全把消費者當做了一個來接受產品培訓的學生。很多導購員平時與人交流語速平和,但到了終端,見了消費者語速馬上就加快,經過筆者分析發現,是因為在終端,消費者的光臨來之不易,而且終端競爭激烈,加上產品相關知識極多,想在最短的時間內達成銷售,生怕某個方面內容沒講到位,也就造成了時間緊任務重,導購員語速不由自主加快。
消費者是來購買產品,其動機是現狀不滿足產生了購買需求,這種需求是改變、優化生活現狀,而不是接受知識培訓。滔滔不絕的講解,一是會造成消費者的反感,二是會“言多必失”。筆者在《用三句論語解讀終端銷售核心技能》一文里也曾提到”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
這個問題的存在,也折射出了很多企業的終端銷售培訓方法不得當,只給予了產品知識,但沒給予知識運用的方法,造成了導購員生搬硬套課堂培訓內容,不由自主把自己變成了老師。
大多產品都是由專利技術、創新技術、應用技術構成,這些技術都有專業的名詞,專門的稱謂,但對這些專業術語的認知,只有專業人員才能熟悉。但大多的導購員都以專家自居,滿口的專業術語,用消費者聽不明白的詞語彰顯自己的專家形象。試問消費者都不明白你在說什么,他會購買你的產品嗎?有些消費者怕去購物,不是沒有消費能力,而是怕購買后不能滿足自己的需求而后悔。打消消費者疑慮的辦法就是讓消費者真實了解產品及其帶來的使用利益。
要成為產品專家,這句話是不錯的。成為專家就要“深入”產品,但面對消費者要能“淺出”,把生澀難懂的技術術語轉化為生活語言,用“平常話、身邊事”講述功能賣點帶給消費者的生活便利,讓消費者真實感知產品的優越性、不可替代性,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欲望,最后達成銷售。
導購員向消費者介紹產品,是幫助消費者解決生活需求,能給消費者帶來幸福、便利,受益的是消費者。消費者通過付出金錢購買產品滿足需求,我們推銷產品收取金錢,這是等價交換,處于平等的地位。
但很多導購員搞錯了自己的定位,把消費者放在了高高在上的位置。消費者是“上帝”不錯,但這個上帝與銷售人員處在同一地位,并不是高高在上。“上帝”的購買不是施舍,而且“上帝”也沒那么多憐憫心。
把“你買這個吧?”這句話變成“你應該買這個!”
“你買這個吧?”是祈求,本來是販賣幸福的人,卻變成了乞丐。“你應該買這個!”是“賑濟”消費者的需求。
導購員,在整個終端銷售環節中,所扮演的角色是消費者購買顧問,是一個參謀者不要弄巧成拙。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