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寧:中國的職業體育太不夠市場化了
其實我一直有個夢想,就是能夠做到一個來自中國的,能夠代表中國的體育品牌,這是我要做的。我在努力當中,而且現在還沒有完全實現,還在努力,所以說什么叫終極,我也不知道,今天想到的,明天我更希望有另外一個新的嘗試,包括我現在也在做體育園,我覺得這個人走走又會有新的夢想出來。
記者:中國職業賽事脆弱在什么地方?
李寧:因為不夠職業。
記者:您指的職業是?
李寧:職業一定要從商業角度來看,包括它的組織,包括它的叫做資金的投入,包括它的技能的投入,包括它所獲得盈利的方式是什么,因為它的盈利方式不是來自于本身這個競技這個競賽這個運動,而是來自于其他的形式,因為這個聯賽最重要最職業,之所以成為職業,是因為它本身的價值,它能夠創造經濟的價值,因為它本身不能創造經濟價值,是通過更外圍的去創造的話,那它很難持續,因為更外圍的需要臨時性過渡性的,比如今天我需要做個廣告,我做不了廣告了,那這個就結束,賣給你,你來做廣告,而后職業的比賽,它會產生另外一個效用,就是說它會形成一個城市的。
記者:體育和文化氛圍。
李寧:或者成為一個城市情感的一個平臺,這種無論你是誰投資,誰做什么,這個要成為這個城市,它應該是以城市為導向,為一個平臺,不是以廣告為平臺。因此,我覺得中國這個職業還很不成熟。
記者:我可以理解為您覺得這個職業市場還不夠市場化?
李寧:太不夠市場化了。
記者:包括一些行政干預在里面,有很多的比賽還是以文件形式批準的。
李寧:對,因為整個中國主要的體育資源還是控制在政府手上,所以真正要想它市場化,我想從職業這塊來講還是需要點時間做,我覺得最有可能在中國,首先要邁出一步就是體育社會化,而不是市場化,社會化就是說你政府要投的投,社會機構有機會要投的投,還有家庭個人要投的投,家庭、政府、社區、個人也要成為消費,這樣的話體育才會更多的讓大家能夠認識,能夠接觸,能夠找到真正該職業的走上市場走上市場,該是家庭的走到家庭去。
據國家體育總局統計,截至2009年7月,全國累計已停訓待安置退役運動員4343人,而2010年新增退役人數2193名,其中45%的退役運動員得不到及時安置。對許多人來說,無論是全國冠軍,還是亞洲冠軍,都免不了“退役即失業”的殘酷現實。極端的例子有前全國女子舉重冠軍鄒春蘭,迫于生計當搓澡工。前馬拉松世界冠軍艾冬梅賣獎牌謀生。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