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服裝店選址的七大技巧
一、選對商圈:商圈一般分為成熟的中央商務圈、成型的商圈和社區型商圈。第一類是城市的核心商業區域,無論是本市人還是外地人都會去;成型的商圈一般是區域性的商務辦公樓或開發區,來購物的一般是生活節奏較快、追逐時尚潮流的年輕人;社區型商圈的主要消費人群則是社區周邊居住的消費者。品牌一定要根據自身特點和目標消費群、自身資源等因素去選擇商圈,不是說核心商圈就一定適合自己。
二、同類品牌是否集中:同類品牌是競爭也能合作,成行成市的商圈會吸引大量的目標消費者前往,銷售機會也就更多。相關店鋪的聚集有助于提高相同目標消費群的關注,人們一想到購買某商品就會自然而然想起這條街,比如北京的西單、王府井等。因此,選擇同類服裝中知名度較高的品牌比較集中的商業區,消費者的購買目標很明確,既能夠提升店鋪的形象,又有助于提高店鋪人氣。
三、小城市開大店:國內市場競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國外的二、三線品牌紛紛進入內地,進入中國后首占大城市;而相對于大城市品牌的日漸飽和,國內品牌渠道下沉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小城市會成為未來重要的爭奪位置。根據第一原則,把店鋪開在小城市,就等于穩健邁出決勝終端的第一步。同時,小城市具有租金優勢,在投入額不變的情況下,小城市開店,店鋪面積更大,一是能直觀有效地集中顧客的注意力,吸引顧客光臨;二是入口也相對寬,顧客容易進入店內,并且能夠較多滯留顧客,成交的機會就越大。
四、大城市多開店:小城市開大店,搶占第一原則為店鋪運營提出了新的思路,而在大城市中應多開店。同一品牌在同一條步行街一口氣開5、6家店是現在比較流行的做法,這樣的案例不勝枚舉:石家莊的中山路有六家“真維斯”店鋪,天津濱江道有五家“應大”專賣店,“耐克”在哈爾濱中央大街有四家店等等。
同一品牌在一條街上連開幾家店,就形成了品牌的“大氣勢”,強化了品牌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印象,增加成交的機率。常見的多開店的方式,以位置錯落、互相呼應為宜。
五、搭順原則:原則上店址不要過于靠近規模大過自己的專賣店,然而如果對方專賣店只是規模較大,但服務水準不高、產品過于廉價,則表明同行其實并無市場力,則店址可以充分靠近,將能有效奪取對手客源。
六、鶴立雞群原則:當自己的店鋪處于比自己小規模的其他店鋪群落之中時,將能獲得良好的出位效果。此策略的運用講究適度,如果周圍其它的店鋪都稍小而且檔次稍低,則又有可能拉低店鋪的檔次形象?,F在流行在發達地區的鄉鎮開大店就是這樣一種趨勢,當地不缺乏購買力,缺少良好的品牌的品牌形象和過硬的產品與之相匹配的購物環境。
七、撿漏:撿漏是文物收藏術語,比喻找到了行家忽略了的寶貝。很多時候,經過調查發現有某一目標消費群很集中的區域,但附近并無類似店鋪,此時自己應該做那“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將會獨家享有好處。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