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就業難與招工難現象加劇 結構性矛盾凸顯
往常此時,很多農民工已經開始打點行裝坐上了南下北上的列車出門打工,而今年車站里和列車上卻冷清了許多。記者調查發現,很多人在這個春節之后已經不愿意再背井離鄉出門打工了。
今年"招工難"與"用工荒"從沿海蔓延至內地
"招工難"與"用工荒"這對孿生兄弟從2003年就開始交織在一起,至今仍然沒有分開。與往年不同的是,"招工難"與"用工荒"已經從沿海蔓延到內地。
春節期間,安徽各地都出現了用工緊張的狀況。農民工重要輸出地安徽阜陽市舉辦了大型農民工招聘會,招聘會吸引了400多家企業提供了8萬多個崗位,然而,招工情況卻并不樂觀。在位于阜陽市會展中心的招聘現場,各招聘臺前顯得有些冷清,來自合肥一家企業的招聘負責人程麗麗告訴記者,情況很不理想。
程麗麗:今天的情況不太理想!大部分人只是看看。
記者:咱們這一次準備招多少人?
程麗麗:我們人數不限。因為企業里面現在需求人比較多,各個崗位都需要人,招不到,招了近一個月都沒招到什么人。
不僅在安徽,山東也遇到了同樣的情況。萬忠是山東臨沂一家專門從事勞務輸出機構的負責人。他提到,春節前,公司就接到了一家煉油廠的招工申請,但近一周過去了,現在招到的人數仍然寥寥無幾。
萬忠:他的需求量是2、300個人,因為他要的全是最簡單的普工,就是這個瓶子看看能不能裝機油,一看一檢查擰擰蓋能擰,這個工序就非常普通,他的待遇包吃包住大約在1700、1800左右,但是仍然找不到合適的人,待遇應該說是比較高的,它的缺口大概是80%、90%,300的話應該是在260、70或者200多的缺口。
那么,農民為什么不愿走出家門呢?山東聊城莘縣的農民邵建忠摟著6歲大的兒子說,以前一直在北京的某電子廠打工,今年卻不想再出門了,最大的因素就是孩子,他每年只能見到孩子一兩次。
邵建忠:現在一感覺回家感覺孩子跟俺特老生分,弄得我心理也挺不得勁兒。你看想把孩子弄到北京上學吧,到北京上哪兒上學,孩子的戶口那都不好弄,要是把他放在家里,他爺爺奶奶年齡也大了,不跟爹媽過吧,感覺孩子成長也不大好。孩子再教育不好,掙了那么多錢兒也沒大用了。
而長期在北京做建筑工的熊振東,是山東臨沂蒙陰縣的農民,他也沒有著急收拾行裝。
熊振東:因為在外邊雖然掙錢比較多,但是在外邊花銷也比較多,基本上一年到頭掙的錢都花到路上去了。家鄉一些工業大項目比較多,特別是這次回來之后聽朋友說,在我們當地干建筑工,每天都能拿到100多塊錢的工資,這樣我就比較放心了。
在萬忠看來,普工的短缺只是"招工難"的一個方面,技術型工人的緊缺則反映出更多深層次的問題。
萬忠:真正的普工來講并不是太明顯的一個用工荒,技術性的工人培養起來周期是比較長的,比如說有一些農民工朋友出來以后,即使他知道,要學一門技術的話,我將來的工資可能要比我現在的工資要翻好幾番,但是他仍然不愿意拿這個時間,比如說我這兩個月我這半年不用掙錢我就去學習了,技術進步的積極性就沒有,所以阻礙了他們有時候找工作。
專家:就業難與招工難情況加劇且趨于常態化
春節前夕,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新聞發言人尹成基在第4季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根據人社部的監測,這種就業難和招工難并存的現象更加趨于常態化,而且有從沿海向內地蔓延的趨勢。2012年"招工難,用工荒"不僅會繼續存在,程度也會加劇。
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張車偉介紹,我國就業結構性的矛盾更加突出。
張車偉:統計局發布的一個數字,它的口徑是從15歲到64歲,這樣勞動年齡人口已經開始,與去年相比已經開始下降,這是一個重要的信號。過去一直勞動年齡比例一直呈現增加的趨勢的狀況出現了根本性的一個變化,這實際上也就意味著說從勞動力供給來講壓力與過去相比就更進一步減小了。需求的形勢或者動力依然強勁,結果招工難的局難的局面肯定還會繼續下去。
在張車偉看來,目前的局面導致的結果之一就是提高勞動者的工資待遇。
張車偉:因為這種供求關系的緊張,從供求關系上來講有利于勞動者,勞動者在工資決定中的地位應該是提升。因為中國過去的工資增長應該說是偏慢,和供給有很大的關系,我想這是有助于提高我們勞動者的收入水平,從而有利于我們消費水平的一個提高。
張車偉認為,對企業而言同樣存在著倒逼機制,逼迫企業需要尋找市場附加值更高的經濟活動,把落后的產業先進化,并促進企業采取更加人性化的措施。中國之聲特約觀察員馬光遠預測,由于我國勞動力總體上供大于求。如果解決了農民工有尊嚴的生活,我國十年都不會出現招工難。
馬光遠:對農民工而言,有尊嚴的生活有什么具體指標?包括他們在城市的這種保障,醫療、住房,包括他們的孩子能不能不上那種所謂的農民工子弟學校,而是跟別的城市的人口一樣能夠上就近入學,能不能做到這些才叫尊嚴,才叫體面。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