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度中國服裝成長型品牌發布會
中小微企業的發展正日益得到全社會廣泛關注,中小型的服裝品牌成長也有了更好的生存土壤:3月27日舉辦的“2012年度中國服裝成長型品牌發布會”上,北京天雅服裝大廈、廣州白馬服裝市場、浙江中國小商品城等中國最具影響力的紡織服裝類專業市場率先承諾,將為優先安置中國服裝成長型品牌提供空間,并將為這些品牌提供專業化的品牌推廣、渠道拓展服務。
領導和嘉賓合影
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流通分會聯合中國服裝協會舉辦的“中國服裝成長型品牌發布會”已經連續舉辦兩屆,本屆發布會不僅注重了成長型服裝品牌的推薦,更注重了對這些品牌的后續服務工作。同期舉行的“成長力與成長環境––中國服裝品牌成長主題論壇”,從品牌管理與成長環境、渠道建設與品牌成長力、品牌創新與品牌競爭力三個層面,進行了深度解析,為更多的中國服裝成長型品牌開啟了運營思路,指明了發展方向。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流通分會會長夏令敏,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顧問、流通分會名譽會長楊東輝,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傳媒中心主任、中國服裝協會副會長魏林等領導出席了此次發布會。同時,參加發布會的還有來自地方政府和地方行業協會的領導和嘉賓,以及全國各地的200余位專業市場代表、產業集群代表和服裝企業代表。
品牌云集盛會 見證成長力量
在眾人矚目的CHIC2012期間,中國服裝品牌生態中的成長力量再次集體發力,華彩綻放在這春光明媚的三月。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流通分會與中國服裝協會再度聯合發布《2012年度中國服裝成長型品牌榜單》。
為中國服裝成長型品牌頒獎
今年共有103個“中國服裝成長型品牌”和49個“中國服裝優秀渠道品牌” 脫穎而出,另有3個專業市場進入“中國服裝品牌孵化基地”序列。
據評審組委會介紹,被推薦的“中國服裝成長型品牌”中,大多數優先選擇了在紡織服裝專業市場中創業蓄勢,一般已經具有相對完整的品牌雛形,品牌定位清晰,注重產品設計研發,營銷網絡和品牌運營管理能力相對健全,年營業額在2000萬元以上、3億元以下。這些品牌是未來服裝市場上的“希望之星”,也是行業發展的強大后備力量。
正如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流通分會相關負責人所說,中國服裝成長型品牌的評審推薦工作在為具有成長潛力和實力的中小型自主品牌提供展示平臺的同時,大大加強了專業市場的品牌孵化和渠道拓展能力,進一步強化了專業市場的品牌服務導向和品牌創新意識,促進了中小型新興自主品牌運營體系的完善,推動著中國服裝品牌中這些“后備之軍”的成長壯大。它的成功發布,不僅讓全行業對成長型品牌有了全新的審視,而且讓成長型品牌從中尋找到成長的動力和方向。
分會與基地聯手 共建溫暖平臺
在中國服裝品牌生態中,并不乏具有成長為名牌潛質的品牌,但是缺少支撐這些品牌持久發力的成長環境和高效流通的平臺。分布在祖國大江南北的紡織服裝專業市場,因為其具有廣泛性、消費的多樣性等特點,擁有最完整的分銷渠道體系。專業市場已成為服裝品牌的孵化器,為品牌創造了最好的成長環境。凱撒、哥弟、松鷹、以純、龍達飛、江南布衣等一大批知名品牌的成長經歷,正可說明專業市場不僅是一個能夠給予新生品牌周到服務、貼身關懷的“溫暖平臺”,更是一方適合服裝品牌幼苗成長的肥沃土壤。
合作簽約儀式
本次首批承諾為中國服裝成長型品牌優先提供發展空間的北京天雅服裝大廈、廣州白馬服裝市場、浙江中國小商品城都是專業市場領域的佼佼者。前兩者是內貿領域的排頭兵,有著完善的品牌管理和服務體系;后者則是全球聞名的貿易基地、國家級國際貿易綜合改革示范區。成長型品牌如登錄這些市場,無疑是登錄了一條發展的快車道,渠道的力量將為品牌的成長加速、提速。
隨著越來越多的品牌集聚,專業市場公共服務平臺的能力不斷獲得提升,品牌服務體系也日漸完善,為品牌創造了更優越的成長環境。發布會上,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流通分會與廣州白馬服裝市場、北京天雅服裝大廈、浙江中國小商品城簽訂中國服裝成長型品牌戰略合作協議,流通分會首度與這三家有著較強品牌培育推廣實力的市場進行合作,幫助中國服裝成長型品牌從內銷和外銷雙向渠道進行品牌的推廣和渠道的拓展,為其創造優先的發展機會,如市場的優先進駐權、市場旺鋪的優先獲得權、優先參與各類對接推廣及培訓活動,并提供跟蹤服務。據介紹,流通分會接下來還將大力拓展與“中國服裝成長型品牌孵化基地”的戰略合作空間,真正將服務于品牌發展落到實處。{page_break}
思維碰撞 找尋發展的動力與方向
自品牌戰略提出之后,培育自主品牌一直是中國服裝產業探索和前進的方向,探尋自主品牌發展之路更成為了“十二五”規劃的重要內容。
據介紹,今年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流通分會對《中國服裝品牌孵化基地與中國服裝成長型品牌認定辦法》進行了重要修訂,主要體現在評審對象、申報條件、評審與考核細則三個方面。在評審對象上,中國成長型品牌的推薦單位在原有的專業市場基礎上,增加了產業集群、地方行業協會;在申報條件方面,所有申報企業必須為在工商管理部門注冊的企業法人,并增加了對申報企業產品質量、信息化建設、誠信建設的要求;在評審與考核細則上,加大了對品牌企業的量化考核,如增加企業銷售額、在全國的分銷商數量、產品輻射范圍與覆蓋省份數量、在市場中的經營面積等主要量化指標。
2012中國服裝品牌成長主題論壇
在題為“成長力與成長環境”的主題論壇上,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傳媒中心主任、中國服裝協會副會長魏林,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流通分會副秘書長于敏靜,廣州白馬服裝市場總經理程九洲,北京天雅服裝大廈總經理程文龍,北京前沿顧問首席管理專家、著名服裝品牌策劃專家徐斌等行業權威人士及服裝品牌企業負責人、優秀渠道運營商,圍繞“管理與品牌成長環境”、“渠道與品牌成長力”、“品牌創新與品牌競爭力”三個話題進行了精彩的對話。
他們一致表示,在中國服裝產業中,成長型品牌作為品牌金字塔上的基礎力量,它們的成長將關系到整個中國服裝產業的明天。經過短短兩年的探索發展,我們看到了“成長型品牌”堅實的成長步伐,它們在這里收獲的不再只是掌聲和榮譽,而是中國服裝品牌生態中那座引向示路的燈塔。
行業推進品牌建設 責無旁貸
經過30多年的奮斗與發展,中國紡織服裝產業的競爭力已經開始由低成本優勢向功能優勢、效率優勢、品牌優勢和渠道優勢轉變。全國各地的紡織服裝產業集群和專業市場的品牌孵化功能越來越得到全行業的認可,逐漸成為了中國紡織服裝品牌最重要的孵化基地之一,特別是以廣東、福建、浙江、江蘇等地為代表的東部區域,這一特征更是突出。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當前的行業領軍品牌都是30年前在這些產業集群、專業市場艱苦創業的品牌,經過不懈努力,這樣一群有理想、有追求的品牌創造者,開創了中國紡織服裝行業今天的發展局面。
無論是《紡織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還是紡織行業的“十二五”規劃,都明確地提出要扶持中小自主品牌成長,加強加快自主品牌建設。對于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流通分會來說,弘揚中國服裝自主品牌強國夢,扶持中小服裝品牌企業成長,強化專業市場品牌孵化和渠道拓展功能,培養行業可持續發展動力,不僅是中國服裝成長型品牌的目標,也是分會的重點工作方向之一。正是秉持著這樣的理念,流通分會于2010年首次推出了中國服裝成長型品牌評選活動。
評選活動開展兩年來,已向行業推出了廣州白馬服裝市場、北京天雅服裝大廈等25個“中國服裝品牌孵化基地”,淺秋、高尼奧等155個“中國服裝成長型品牌”,可可小鬼當家、佰森等24個“中國服裝優秀渠道品牌”。
正是基于專業市場對于品牌的有力扶持,流通分會已經在團結核心單位,利用渠道的開放與合力,為成長型品牌爭取更多的品牌優惠政策與服務,為他們提供品牌對接及相關推廣服務。據流通分會相關負責人介紹,分會接下來將從展會、培訓、專項定制、信息及品牌推廣這四大方面提供專業化服務,助力中國服裝成長型品牌的成長與飛躍。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