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當推自主服裝品牌:意欲何為?
當當最近很亢奮,像吃了幾粒偉哥一樣的亢奮。這邊與國美商城合作的事兒剛剛有了眉目,當當又開始進軍服裝業,大有與陳年一較高下的勁頭。其實,當當與國美合作的意圖很明顯,借國美之力打擊京東,因為當當在家電領域沒任何優勢。那么,此次當當推自主服裝品牌,目的何在?
在圈子里,當當一直被業內稱之為圖書B2C,京東被稱為家電B2C,而凡客順理成章的成為男裝B2C。之所以這樣命名,是因為當當是靠圖書起家,而京東是靠家電起家。再看今天的當當和京東,簡直成為一個綜合類的百貨商場,什么都賣。一直賣T恤和男裝凡客,居然也賣拖把,這著實給人一種不務正業的感覺。對于當當、京東和凡客們的這種業務擴張行為,圈里人用“跨界”這個詞來形容電商的擴張行為。
拋開京東和凡客“跨界”的初衷不談,先來分析一下當當為何會推自主服裝品牌的原因吧。
作為一個老牌的圖書B2C,當當在圖書領域的優勢無人能敵,這是不爭的事實。當當能夠成功上市,與其在圖書B2C市場近乎壟斷的市場份額有著緊密的關系。然而,當當上市后與京東一味纏綿于價格戰,虧損不斷加劇。財報顯示,當當2011年凈虧損達3630萬美元,虧損遠超出2010年的3080萬美元。不斷加劇的虧損,迫使當當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在圖書業務遭遇天花板后,家電和服裝成為當當業務擴張不二的選擇。
眾所周知,數碼家電并不是當當的優勢,是京東的優勢。上市后當當曾自己搭建了數碼家電頻道,經歷一番激烈的角逐后,最終難與京東較高下。痛定思痛后,當當調整了向數碼家電“跨界”的戰略,聯手家電業巨頭國美抗衡京東,而不是孤軍奮戰。
當當向數碼家電行業擴張并不簡單的跟京東競爭,而是想擴大當當在B2C的市場規模。眼下,當當再次“跨界”,進軍服裝業,其目的也是為了擴大市場規模。此外,當當也想通過“跨界”來提高利潤率。
從運營的角度來講,當當的產品類別越多,其單類產品的運營成本也會越低。舉個例子來說,如果當當只賣圖書,其運營成本與賣圖書、家電、服裝三類商品的運營成本相差無幾。所以,諸如京東、凡客和當當這樣的B2C紛紛“跨界”擴張。不過,當當進軍服裝業的前景并不那么美好。
對于當當自有服裝品牌的擴張,上海交大安泰經管學院教授余明陽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表示:“成功率可能不容樂觀。”早在在2007年,當當網就曾經仿照凡客模式,推出過Bond Street品牌,但是不久之后,就由于市場反應慘淡,而被迫下線,不了了之。幾年后的今天,當當再推自有服裝品牌,也沒有增加幾分勝算。
自有品牌服裝商和電商平臺模式是完全不同的產業鏈模式,不論其是外包貼牌的形式,還是建立自有設計、打版、生產等團隊,做服裝顯然不是當當擅長和熟悉的。不過,真正的挑戰還是自主服裝品牌的推廣,當當沒有任何經驗,這其實是所有做自主品牌電商的軟肋,畢竟從圖書到服裝的跨界度著實太大。
在B2C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的市場情況下,當當的虧損額非但沒有縮減反而有些擴大,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成為當當的頭等大事,擴張謀利亦是必然。當當推自主服裝品牌,一是出于提升利潤的需求,還想擴大市場規模。不過,當當的自主服裝品牌能否擔此重任尚不得知。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