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職業規劃優秀范文
教師職業規劃優秀范文
要了解教師職業生涯規劃,我們先要明白什么是是生涯,職業生涯,教師職業生涯. 何謂"生涯" 就是一生重要工作的綜合,是以以職業為中心,但又不僅僅限于職業層面,還包括所有人生角色,如家庭:子女,配偶,父母;學校:學習者;職業:生產者;社會:公民,消費者,休閑者,退休者.是自我認知,自我了解,自我肯定,自我定位,自我發展,自我實現的過程.
生涯規劃即一個人生涯過程的妥善安排.職業生涯是指一個人一生中職業經歷過程,是指一個人一生連續從事和承擔的職業,職務,職位的過程.
教師的職業生涯,是指一個人作為教師從事教師職業的整個過程.因此,教師的職業生涯規劃,是對有關教師職業發展的各個方面進行的設想和規劃,具體包括:對教師職業的選擇,對教師職業目標與預期成就的設想,對工作單位和崗位的設計,對成長階段步驟以及環境條件的考慮.
教師的職業生涯和教師的專業發展的關系
教師專業發展是一個流行的概念.教師的專業發展,是指教師在專業素質方面不斷成長和追求成熟的過程.它既指專業素質各個方面(專業態度,專業知識,專業能力)的一起成長,也指一個有步驟和階段性的成長過程.教師職業生涯和教師專業發展基本是一個意思.它們的區別,只在于生涯比較中性,而發展帶有目標和價值性.
為什么做職業生涯規劃
一般印象而言,中學教師的工作穩定,步調規律且單純,還需要有生涯規劃嗎 答案是肯定的.教師的生涯發展是為自己規劃出自己的「心靈藍圖」(MindMap),也是一種「虛擬實境」的演練.
在教師的生涯發展方面,必須作系統的思考,從整體觀照,宏觀和微觀的角度來進行生涯思考,這樣教師會自覺地,妥善地完成生涯規劃,實屬重要.
(一)終身教育的需要
20世紀70年代以后,終身教育(Lifelong education)理念日受重視,生涯發展的研究,已不只偏重個人的職業選擇方面,進而擴大到個人自我潛能的發揮.
如何使人生各階段的潛能達到最大實現的可能性,逐漸成為生涯發展研究的重要課題;換言之,不僅要使個人樂在工作;而且也要使個人能安享晚年.教育工作者受到此種理念的沖擊,逐漸感受到生涯發展和生涯規劃的重要性.
教師逐漸體會到在職進修的必要性,光憑過去所學的知識和經驗,實很難勝任目前的教學工作,必須不斷地進修,吸取各種經濟,政治,科技和教育知識,以擴大知識領域,提升專業能力.
所以,教師生涯能力的規劃與發展,越來越凸顯其迫切性.
(二)教師自身發展的需要
教育質量的提升,主要系于教師能否將教學工作當作終生的志業,或是將教學工作當做一生值得奉獻的專業.
因此,教師必須有自我發展需要.教師要具有自我發展意識
教師的自我發展意識,按照時間緯度,其內容構成至少包括三方面:
——對自己過去發展過程的意識
——對自己現在發展狀態,水平所處階段的意識
——對自己未來發展的規劃意識.
"理智地復現自己,籌劃未來的自我,控制今后的行為",使得"已有的發展水平影響今后的發展方向和程度",使得"未來發展目標支配今日的行為."
教師發展應有的模式:"自我認識和自我反思——制定職業生涯規劃——理論的學習和準備——實踐和行動研究——總結提升".
傳統的模式:學校要求——學校組織學習——教師實踐——總結.
(三)有助于教師確立發展目標
由于我們過去缺乏生涯設計的概念和意識,不少教師對自己要達到什么目標,通過幾個階段達到自己的目標,現在自己處于什么階段,等等問題,腦子里往往是模糊的,不清楚的,有的甚至從來就沒有這樣考慮過.
表現在工作上,就是聽從領導安排,以完成任務為目標,沒有多少自己的追求,態度比較被動;當工作不滿意時,往往歸因于外部的環境制約,認為自己盡了力,沒有辦法克服困難.
所以,生涯規劃,可活出快樂人生!
這里我介紹幾種關于快樂的技巧:
要有目標和追求
經常保持微笑
學會和別人一塊分享喜悅
樂于助人
并保持自己的一顆童心
學會和各種人愉快的相處
保持幽默感
要能處亂不驚
學會寬恕他人
有幾個知心朋友
常和別人保持合作,并從中獲得樂趣
享受你的天倫之樂
保持高度的自信心
尊重弱者
偶爾放縱自己一下
有空來論壇坐坐
具備膽識和勇氣
不要財迷
(四)有助于教師適應未來的競爭與社會需求
處于世紀的轉型期,教師面臨的問題將愈來愈復雜,所要處理的問題,可能不只是學校內教學的事情,同時還要面對社會,科技,家庭所帶來的各種挑戰.所以,教師必須對生涯發展有所了解,并且進行有效的生涯規劃.
教師生涯所面臨的社會沖擊有以下幾個方面:
1,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來臨
2,學生發展水平的提升
3,師范教育演變為教師教育
教師教育:是對教師培養和培訓的統稱.在終身教育思想指導下,按照教師專業發展的不同階段,對教師的職前培養,職初培訓和在職研修通盤考慮,整體設計,體現了對教師的教育是連續性的,可發展的,一體化的,目標就在于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加快教師專業化進程.
4,教師權威的重新認識
5,知識更新速度的加快
6,知識來源的多渠道化
7,從本土或地域性的學習轉變為全球性的網絡學習
8,多元智能理念的盛行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