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材企業割舍代理嘗試直營
不少企業著手撤國內代理改直營,出口型企業國外設銷售分公司———將觸角伸到市場一線去。
記者日前了解發現,以往只注重研發產品、而把銷售交給代理商的鞋材供應商,開始了撤國內代理改直營的嘗試。同時,面臨海外市場萎縮甚至真空的情況下,一些企業干脆自己到國外設立銷售分公司或辦事處,欲以此保住并拓展國外市場。
如此一來,其目的就是通過砍掉中間環節,讓自己在危機下掌握更多主動話語權。
然而,危機下晉企的直營策略是否能真正做到自營有道呢?自營所需的大量資金,會不會影響企業的其他運作呢?業內人士建議,自營不能盲目,也不是所有企業都適用的。企業必須有足夠的資金,要有選擇、有計劃性、有策略地進行。
鞋材供應首創直營模式
事實上,近年來不少成品鞋品牌已經著手變革自己的渠道建設,并有意識地逐漸向直營模式傾斜。相比之下,作為制鞋產業鏈中間的鞋材供應商,摒棄傳統的代理制,采取點對點的直營模式,業內還屬罕見。
一般情況下,中間鞋材商僅負責制造生產,把銷售方面的實際操作交由代理商、貿易商處理,這樣一來,中間環節往往吞食了企業一大部分利潤,尤其在時下經濟低迷時期。因此,鞋材企業不得不下定決心,撤代理為直營。
晉江本地一家規模相當的制革企業負責人直言,如果直營模式成功,減少中間環節所獲得的那部分利潤空間,足以支撐他們在研發、設備更新方面的持續投入,只有確保不斷地推出新品,在這場金融危機下,才有辦法掌握主動的話語權。
與此同時,一些頗有遠見的鞋材供應商開始意識到,直營模式的建設,或許日后會成為一個市場信息收集的窗口,對新材料的開發、推介、預測都將起到功不可沒的聯動作用。
近來,信泰(南方信億)一口氣吞下晉江鞋都市場的22間店面,要建8000多平方米的營銷中心,為的就是能夠和品牌企業站在一起,體驗消費者的感受,根據市場最新反饋,及時研發新材料。
信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蔡清來認為,點對點的直銷模式更適合鞋材行業,建立直接的產銷鏈條,減少了中間貿易商環節,能避免信息反饋盲點。這樣一來,才能和品牌企業一起站在消費者的角度上,知道消費者在想什么,根據消費者體驗和市場最新反饋,才能開發出貼近市場需求的新材料。
此外,“在新產品推介中,比起中間商,我們更了解網布的專業功能性,可以幫助他們根據新材料的一些功能,提煉一個嶄新的概念。很多時候,我們的品牌已經是在賣一種理念,一種生活方式,一種好奇心,不管是什么,最終支撐這個概念的就是新材料的功能性。”蔡清來談道。
據了解,信泰正在積極開展直銷模式拓展,目前已經在和NIKE、ADIDAS等公司開始磨合,“畢竟磨合需要一個過程,但如果能夠搭建點對點的直銷模式,對于我們材料商、品牌企業、消費者三方都是一件好事。”蔡清來談道。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