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營銷”的生產力
洛克菲勒認為:如果你視工作為一種樂趣,人生就是天堂;如果你視工作為一種義務,人生就是地獄。
一個搞笑的故事
話說一位老人住在某城市廣場附近的小花園,每天都有很多小孩子在園子里嬉鬧,叫聲連天。老人喜歡安靜,為此非常煩惱,決定想個辦法讓他們換個地方。
有天下午,老人召集那些正在玩耍的孩子,對他們說:“我年齡大了,本來很孤獨,你們讓這兒變得很熱鬧,我也覺得自己年輕了,心情也好了,為了表示感謝,我決定獎勵你們每人1美元。”說完給每個人都發了錢。
孩子們非常高興,第二天來得更早了,一如既往地嬉鬧。老人又一次出來,給了每個孩子50美分。他解釋說,自己沒有那么多零錢,只能少給一些。50美分也還可以吧,孩子仍然興高采烈地走了。
第三天,老人只給了每個孩子5美分,解釋原因是最近花銷比較大。這下孩子們可不干了,個個顯得非常生氣,“一天才5美分,知不知道我們玩得多辛苦!”他們向老人發誓,以后再也不會為他玩了!
這個故事啟示我們,人的行為動機可以分為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兩種,依靠內部動機驅動,就是自己的主人。而如果外部動機發揮作用,就要慎之又慎,因為很可能被人抓住把柄,變成受人左右和驅使的奴隸。
北歐競爭力來源之謎
北歐是指挪威、瑞典、芬蘭、丹麥和冰島5個小國家,以及法羅群島區域。這一地區冬季漫長,1年有大半年冰天雪地,氣候條件很難說優越。但北歐都是典型的社會福利國家,高收入、高稅收、高福利,建立了從搖籃到墳墓的全方位福利制度,實現了幼有所養、老有所終的烏托邦夢想。芬蘭政府將總預算的30%用于社會福利,學齡兒童平均每年領取1萬歐元的政府補助,到24歲前平均每人花費的社會福利經費,超過16萬歐元。從幼稚園到博士后,全部是免費教育,幾乎完全由政府財政來承擔。
北歐的高福利也曾經遭遇強勁挑戰,整個地區陷入滯脹泥潭。什么是“滯脹”?就是經濟停滯加上物價飛漲帶來的惡性通脹。為什么會發生滯漲?很簡單,高福利的錢從哪里來,政府并不創造利潤,只會左手倒右手,羊毛最后還要出在羊身上。累進式的高稅率,令人咋舌的高遺產稅,大部分有能力的人和富人難免心里不平衡,想方設法移民以回避高稅收,宜家家居的老板就是最好的例證,他本來是瑞典人,后來就轉為瑞士公民。工作努力的人和有才華的人完全有理由認為,高福利制度是一種養懶漢的制度,因為通過高稅收和高福利的調節,才能高低一個樣,努不努力一個樣,既然這樣誰還會賣命干活,而不輕松享受生活呢?有些人離去了,有些人放開享受了,這些國家的經濟能不發生滯脹嗎?
但令人吃驚的是,北歐很快走出了困境,而且一躍而領先全球。世界經濟論壇(WEF)發布的2006至2007年全球競爭力排行榜,芬蘭、瑞典、丹麥囊括第2、3、4名,挪威和冰島則分列第12和第14名。而在此之前,芬蘭曾連續3年奪冠,挪威更是快速上升為全球國民平均收入最高的國家,約合人均6萬美元。這些地區競爭力迅速提升的秘密又在哪里呢?
在不需工作的情況下也可以衣食無憂,人們起初一定選擇放浪形骸,朝九晚五的干活誰不煩呀,現在有吃有喝還有零花錢,還不興高采烈地耍子去也。{page_break}
1個月還意猶未盡,6個月覺得其實意思不大,等吃喝玩樂1年之后就覺得索然無味了。
很多人會逐步認識到:其實這樣胡吃海喝瞎玩毫無意義,找份工作干干可能更有意思。這樣一來,回來工作的境界就完全不同了,不是為了謀生,也不是為了金錢,而是完全出自興趣。從“要我工作”一下升華為到“我要工作”,工作不再是不得已而為之的謀生工具,而成了一種需求,成功地從一種外部動機轉變為一種內部動機。每個人為了理想、為了興趣而工作,不需要任何人的監督和激勵,他們發自內心地要在工作中實現個人價值,這樣北歐的競爭力能不迅速攀升嗎?其他的經濟體還能夠與之同日而語嗎?
營銷人工作的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為了生存而工作。生活中絕大多數人將生活視為一種謀生手段,他們從來沒有喜歡過自己的工作,從工作中感受到的只有煩惱和痛苦。只要他們可以不必工作,比如說中了巨額彩票,馬上會棄工作如敝履。這樣的人不會主動去學習,不會去鉆研提升工作績效的辦法,一切工作純粹是為了應付差事,這樣他的人生就在這種應付中消磨掉了,最終他也應付了人生。也許有人會說,那個工作真的乏味,在那里不可能喚起我的激情,那很簡單,換一個你真正感興趣的工作,否則你的人生就虛度了。
第二重境界,為了金錢而工作。有些人不喜歡自己的工作,但又舍不得放棄,因為可以得到豐厚的報酬。這種情況也不少,說得難聽一點,在那里工作等于賣身,看在錢的面子上,每天去應付無聊的工作。人生是需要很多錢,但錢不應該成為目的,而只是實現人生價值的一種手段。如果你短暫工作,為了攢錢去實現理想還有情可原,如果幾乎一生都去從事在你看來沒有意義的工作,那就成為一種悲哀了。
第三重境界,為了興趣和理想而工作。沒有外力的推動,或者很少外力的推動,營銷工作主要是因為個人興趣,或者決心通過工作實現人生理想。李嘉誠現在已經年近八旬,卻毫無安享晚年的計劃,每天清晨5點59分鬧鐘一響,馬上起床開始一天的工作,不但在辦公室里處理公務,而且晚上回家還要跟著電視大聲讀英語,睡覺前還有擠出時間讀書。按理現在李老板富可敵國,他的錢不要說自己,就是兒子、孫子們拼命消費,也可以夠用幾代人了。他如此勤奮、如此努力只有一個解釋,那就是工作里有他的興趣和理想,通過工作他施展了遠大的抱負,實現了人生的價值。
當然我在這里并不是號召大家換工作,最重要的是培養對當前工作的興趣,人生無處不營銷,只要你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生活還是很美好的,有大把機會可以使用你的營銷意識和技巧。當然要在營銷中體會到樂趣,還需要有一顆與人為善的心,營銷的底線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營銷的最高境界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對顧客、對同事、對合作伙伴抱著多贏的態度,這樣才能獲得他人的善意回應,才會讓你樂在其中。總而言之,學習和工作不應該是一種負擔,或者一種實現功利性目的的手段,而是發自內心的興趣、實現理想的手段,朋友們!讓我們培育自己的內部評價體系,從現在開始,享受你的學習和工作吧,像前文故事里的小孩子們一樣,為自己而玩。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