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動營銷沒什么神秘的
最近一本雜志刊發了一篇題為《草根牛博操控者》的長篇文章,詳細描述了新浪微博平臺上那些未經認證(就是沒有V字頭銜)但卻擁有動輒百萬粉絲的“大號”的背后運作。按照這篇文章的說法,微博平臺上有三大商業勢力(被文中戲稱為三大派別),控制著為數不少的“大號”,這些大號誕生之初,利用虛擬注冊馬甲,形成看似龐大的粉絲群,逐步吸引真實粉絲,在發一些有趣投資青睞云云。
這個事看上去有點不上臺面,但實際上早已見怪不怪。微博是一種UGC(用戶貢獻內容)的平臺,只要是UGC,就可以用戶之名發布一些廣告公關信息,因為誰又知道這個用戶是真有其人還是沒有呢?早年在BBS里,就有所謂的“水軍”,也有所謂的“大號”——即論壇里等級較高的用戶。后來到了Blog時代,就有人去“養”博客,平時轉帖一些容易吸引眼球的文章,在需要的時候,便發布一則商業軟文。可以這么說,以UGC為核心代表的web2.0興起后,以馬甲用戶為主要特征的所謂“互動營銷”(或者說新式營銷),就一直如影隨形,從未中斷過。
要說微博上的大號運作模式和BBS里的水軍運作模式有何差異的話,就是后者輕易不會公布哪些ID是屬于被運作者控制的。這類事過往都是偷偷摸摸做的,待到某個事件吸引到足夠眼球時,就有一些營銷策劃公司跳出來說:這是我們干的——大有某恐怖組織炸了某個樓聲稱為此負責一般。而今天,營銷策劃公司已經大言不慚到跳至前臺,指著那個百萬粉絲的大號說:那個,就是我做的!—— 這是更為陽光的操作,還是更唯利是圖的墮落?見山見水,誰知道。BBS水軍運作,注重在“事”,微博大號運作,注重在那個“ID”。
但它們的基本原理并無太大的差別,甚至和過往的營銷傳播原理也沒有任何更新之處。如果你擁有多少多少粉絲,就意味著你擁有了一個報紙、雜志、電臺乃至電視臺——這句話經常被這些營銷者掛在嘴邊。而這句話的營銷解讀就是:一個大號的營銷應用,和一個雜志的營銷應用是一回事。雜志是做大發行量,大號是做多粉絲數,然后呢?然后,就按粉絲數計費,這和雜志等傳統按發行量給出報告報價本質上沒啥差別。
當然,發一條微博收錢,它的定量計算,不會僅僅看這個微博賬號的粉絲數,還會考量到轉發數和評論數。但這兩個數字,說穿了也沒什么稀奇的。既然這些大號一開始就是動用馬甲來哄抬起粉絲數的話,這些馬甲在轉發和評論時便可有用武之地了。一位江湖傳為微博營銷教父的人,做了一個推銷小兒藥品的微博營銷。這個商業微博賬號在擁有上萬粉絲的同時,每條微博卻無一個轉發和評論。被人發現后,很迅速的,每條微博就有了十幾乃至幾十的轉發數和評論數。個中奧妙,不問便知。
這就是今天的“互動營銷”,說到底,只是利用一個可以互動的平臺,注冊一堆馬甲,假模假式地在那里制造互動的繁榮罷了。筆者不是說這些大號龐大的粉絲數個個都是馬甲,但它的營銷根本還是在于:搞大這個賬號,然后形成影響力。至于互動那件事,并非企業自己運作的微博賬號,策劃公司代理的,怎么和真正的消費者做深層次互動?說說罷了。
這種事會不會消失?我的答案是:不會的。廣告主當冤大頭了?未必。廣告主廣告主,都是有具體的品牌營銷經理這個人的。數字漂亮,此人能向上交差便是。至于真正的效果嘛,牢牢記住這句一個世紀前的話:我知道有一半廣告費浪費了,但我不知道是哪一半。說這句話不成立了的人,都是要來浪費你那一半的。
只不過,看看Facebook初創之時,蘋果為蘋果商業小組(Apple Group)支付費用的案例,還是不禁要為之一嘆。在那個案例中,蘋果承諾Facebook,這個小組只要每增加一個成員,蘋果就支付一筆費用。要把這事擱中國來,咳,不就是實名用戶頁面嘛,多填幾個選項,放點美女頭像,你又不是公安局,鬼知道這人是真是假?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