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招聘會:餡餅or陷阱
大學畢業生求職眼下進行得如火如荼,大學校園里的招聘會、宣講會輪番登場,面對那些由各大企業“拋”出的炙手可熱的“餡餅”, 對未來和前途充滿憧憬的準畢業生們無人不想在第一時間爭奪。
然而,他們逐漸發現,有一些企業的宣講會的廣告成分卻遠遠大于招聘需要。該如何辨別校園招聘會的真偽?本期特邀專家助您練就“金睛火眼”,識別“含金量”高的招聘會。
新聞背景
校園企業宣講會
被指“摻水”變味
據南昌新聞網報道,如今高校里不少招聘會顯得有些變味,一些企業在宣講會上滔滔不絕地介紹企業的經營理念、機構設置、銷售產品,對薪資待遇、發展空間只字不提,更有甚者,在招聘會上既不收學生的簡歷,也不進行現場面試。如此“招而不聘”的伎倆,被指如同“浮云”,廣告成分遠遠大于招聘需要,似乎帶有“欺詐性質”,把不少準畢業生“耍”得團團轉,不但浪費時間和精力,還因為參與過多“摻水”的校園招聘會,而錯過了真正的就業機會。
實錄:
趕場繁忙 機會渺茫
受訪者:
方樂,23歲,理工大學計算機專業
今年即將畢業的方樂,自嘲“比明星還忙”,春節過后回到學校,幾乎每天都奔波于校園各大角落參與各種企業招聘會或宣講會,最夸張的一次是一下午趕了五個“場子”,精疲力竭不說,手中的簡歷卻仍舊沉甸甸的,比原來沒少多少份。
他向記者談起他最近所遭遇的最無趣的一場校園招聘會:“企業負責人在臺上用了將近一個小時侃侃而談,介紹公司的發展歷程、主營業務,未來發展方向等等,好不容易等他講完,臺上又開始播放企業宣傳片……就這樣約摸折騰了個把小時后,負責人面無表情地宣布招聘會結束。”方樂認為,現在互聯網如此發達,關于企業的信息他們可以自己搜集,在招聘會上根本不需要浪費這些時間,而他們所關心的工作內容、崗位待遇、工作地點和環境等等,負責人卻只字不提,令人感覺他們像是在做廣告多于招聘。
此外,方樂說還有一部分招聘會,也會象征性地接受應屆畢業生的簡歷,可是他和同學們的等待卻幾乎沒有任何回應,甚至有同學在懷疑企業在招聘會上所宣稱的那些是“虛擬崗位”,實際上根本沒有招人的打算。“我們都不怕趕場,只要有一絲希望存在,我們都愿意試。”他說,“可我們不知道哪些才不是‘竹籃’。”
專家視點:
宣講會日漸成為企業構筑品牌的手段
特邀專家:
宋寧,中華英才網校園事業部華南區總監
在宋寧看來,企業招聘會“摻水”的情況確實存在。“我們國內有很多知名企業,這些企業的企業品牌、行業地位相對比較突出,但是它在高校大學生最佳雇主形象方面還不夠突出。”宋寧說道,“這些企業也逐漸認識到高校企業招聘對企業整個人才招聘過程的重要性,因此,他們會在校園招聘模塊進行比較大規模的投入,從而能在短期內實現整個學生層面對企業的認知,使更多學生主動去了解這些企業。”他認為,這是有的企業試圖快速構筑企業品牌以及最佳雇主形象的過程,可以看作是一種華而不實的招聘活動。
相對而言,世界500強企業和國內知名企業在高校召開專場招聘會的機會會多一些,這些企業也比較偏好于以這種形式進行高校招聘。宋寧說:“這部分企業在校園舉辦招聘會通常因為企業對應屆畢業生有招聘需求,其次就是對企業產品、品牌和校園雇主形象的宣傳,從而達到提升企業產品、品牌知名度的目的,同時,企業的高校招聘也為他們往后進行社會招聘作鋪墊,通過校園招聘的大規模宣傳加上專業網絡招聘平臺的廣告宣傳,讓更多的應屆畢業生了解企業的品牌和文化,為日后舉行社會招聘形成有利的前期宣傳效應,打下良好的基礎,從而搭建企業招聘的整體綜合架構。”
支招:
辨識方法一:認準企業招聘兩大形式
宋寧介紹,若想辨識“含金量”較高的校園招聘會,首先需要了解企業在校園展開招聘時一般習慣采取的方式。
企業專場招聘會可以細分為兩種形式:一種是企業高校宣講會的形式,采取這種形式的企業通常現場不接受簡歷,也不進行面試;另一種形式是企業在做宣講會的同時,接受求職者簡歷并進行現場面試。根據企業需求不同,所采取的形式也有所差異。
“在通常情況下,后一種專場招聘會比較常見于一類重點高校的學生,因為一類重點高校的學校知名度較高,學生質量也相對比較高,因而能吸引更多知名企業參與,而企業為了爭奪人才,往往會進行現場的招聘活動。”宋寧認為,相對而言,二、三類高校的應屆畢業生參加宣講會的頻率會大一點,因為舉辦專場招聘會的企業很多都是跨國大企業,這些企業的招聘要求比較高,而舉辦宣講會招聘的企業以中小型企業為主,招聘要求相對會低一些,更加適合二、三類高校的畢業生。
辨識方法二:
利用網絡了解企業真實招聘需求
某些企業為了更好地促進其產品的銷售,或為了突出自身的產品品牌,利用校園招聘的噱頭在高校進行宣傳活動,但其實他們真正的招聘需求并不大,甚至可能根本沒有招聘需求,宋寧認為這種招聘會對學生求職的幫助不大。若想辨別真正的就業機會,如何準確了解企業的真正招聘需求很重要。
但作為一個大學生,怎樣才能了解這些信息?
宋寧說:“首先可以通過專業網絡招聘平臺,不少招聘網站的校園招聘頁面會詳細介紹該企業招聘的詳細信息,同時有專家專門針對校園招聘為學子提供建議。另外,學子們要學會靈活運用校園媒體,譬如校園BBS、局域網等等,去了解企業在高校招聘方面的具體進程和形式,以作出更加準確的判斷。”
一般來說能進入校園做宣傳的企業相對來說是業內比較知名的企業。即便“誤入”了沒有實際需求的招聘會,宋寧建議也不妨去看看,因為畢業生可以趁機了解這家企業的發展過程、企業文化以及產品特點,這對以后的求職有一定的幫助。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