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歸求職遭遇“需求錯位”尷尬
“招聘企業要求求職者擁有碩士以上學位、國外企業工作經驗,對于應屆畢業生來說,這基本上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13日,面對此間招聘會上面向海歸提供的500多個崗位,在澳大利亞學習、生活六年半的李靜雯感嘆說,“海歸求職期待與企業需求錯位,需要在二者之間尋找恰當的平衡”。
13日,由歐美同學會·中國留學人員聯誼會發起舉辦的“第二屆海歸人才招聘會”在此間舉行。參加此次招聘會的企業種類包括國企、民營、外企以及其他一些組織機構等,現場有近百家企業參展,提供了300多個職位,500多個崗位。
李靜雯畢業于澳大利亞臥龍崗大學會計學專業,偏向于外企就業,可以接受的月薪介于4000元到8000元之間。令她尷尬的是,國內面向海歸的招聘會大多希望招聘高端研發人才,或者是企業的管理層人員,要求應聘者有多年的海外企業工作經驗;而對于助理性職位,她又覺得“自己在國外收入會比國內多的多”。
在與多家企業招聘者面談,并最終投出四份簡歷之后,李靜雯坦言,“我對國內的很多情況并不是太了解,需要有一個轉換的過程。”
“面向海歸的招聘會,很少有企業會吸收剛回國的留學生。”賈璐璐一年前畢業于美國瑪赫西管理大學工商管理專業,現在北京一家企業從事市場拓展工作,此前曾多次參加類似的海歸招聘會。她表示,現在所在的公司規模較小,想在此次招聘會上謀求大公司的類似職位。
賈璐璐提醒剛剛畢業回國的留學生,選擇第一份工作要慎重,職務一定要符合自己未來的職業規劃,否則“對于以后發展的局限性會很大”。
近年來,隨著中國國內企業業務國際化和拓展海外市場等需求,其更看重海歸的外語能力和海外經歷。當天的招聘會上,進行海外人才招聘的企業主要是大型的國企、研究機構及高新技術型的私企,提供的崗位涵蓋科技、能源、金融、房地產等領域,大多要求應聘者有多年海外工作經驗。
“希望藉此平臺招聘海外高學歷,有工作經驗的高層次人才,引導世界智力進入中國航天事業。”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人力資源部副部長王偉介紹說,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2011年新招聘到的大學應屆畢業生和成熟人才中,海外人才的比例約為5%左右。
“看來成熟人才只能通過獵頭公司或其他方式招聘。”北京城建集團國際工程總承包部人力資源負責人褚康介紹說,該企業目前在馬來西亞、新加坡、莫桑比克等國設有分支機構,希望招聘有五年以上工作經驗的海歸到當地去工作,然而“在市場上這樣的人才很難找到”。她今年已參加過3次海歸招聘會,但應聘者絕大多數是應屆畢業的留學生。
談及海歸求職期待與企業需求錯位的“尷尬”,北京外企人力資源服務有限公司招聘事業部經理李可亞分析說,當前就業市場的海歸人才,有六成基本是“零經驗”的,而就求職而言,在大范圍初選時,海歸本身并不占任何優勢,個人經歷、專業尤其是國外行業經驗才有更高附加值。她提醒海外留學生,學習期間一定要積累與專業相關的實習經歷。
“當前,海歸求職者心態調整已經出現可喜的變化,他們心態趨于平和,愿意與國內畢業生同平臺競爭。”李可亞指出,而今對于海歸來說,出國的意義,已經不在于回國的第一份工作就能領取到比本土畢業生更高的薪水,而在于選擇一份好的職業之后,海外留學積累的語言、國際背景、創新精神、適應性強等優勢會在工作中慢慢釋放出來。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