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改制存在的問題
國企改革是一項牽涉到多方利益的攻堅過程。近幾年,隨著國企改革的大力推進,國有企業國有股權大量退出,多數實現了股權多元化和民營化。但事實上,有很多企業雖然形式上完成了改制,并沒有真正“變制”,改制后企業整體并不良好的內部管理狀況,以及較低的市場競爭力狀況,都使得改制只走了一半。改制企業如何真正邁過“發展”關,仍是亟待解決的難題。
國企改制成“衍生民營”?
大多數“改制”而未“變制”的企業,只是股權實現了多元化或民營化,但事實上企業內部科學靈活的管理體系并沒有建立,這類企業既不再是國有,也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民營企業,我們稱之為“衍生民營”。
這類企業普遍存在以下問題:
1、雖是多元化持股,決策質量和效率下降
“衍生民營”企業既失去了國有企業協調力量集中的優勢,又沒有形成民營企業靈活的運行機制。有的企業改制后甚至采取全員持股、全員平均持股,連買一個幾千元的東西都需要股東大會表決通過,嚴重降低了企業的決策效率。而且,這種看似“民主”的決策也并不一定高質量。
2、股東意識和職工意識之間存在矛盾,從“大鍋飯”變為“大鍋股” 很多改制為多元化持股的企業,產權關系并沒有落到實處,主要是股東與職工概念、意識混淆。一些企業經過改制,職工出資入股,成為企業股東,但并不真正明白股份持有者的權、責、利,相應的風險意識更加薄弱,往往會與職工集資混為一談;有的改制企業職工出資入股后成為股東,就認為,既然成了股東,當然要成為企業職工,企業無權進行正常人員調整和配置優化,因此,難以在企業內部形成競爭和激勵機制。事實上,從“大鍋飯”變成了“大鍋股”,沒有完成觀念的根本轉變。
3、內部科學的管理體系沒有建立,適應不了市場要求
“改制”而未“變制”的企業,往往只完成了公司化改革這一企業改制的基本要求,企業的決策機制、經營機制、分配機制等內部運作體系仍帶有較多原體制下的痕跡。在面對市場時,競爭能力仍顯不足,這也是很多企業進行二次改制的主要原因。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