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高管會回應獵頭的橄欖枝嗎
盡管人們常常聽到高管抱怨下層員工對公司不忠誠,但“這些高管們自身是對公司最不忠誠的人員之一”。研究顯示,高管的級別越高,越愿意參與到求職中去。對公司忠誠度的缺乏“預示著公司整體管理方式的某種問題,”在研究人員的數據庫中,多數公司“常常隨意放棄自己的員工,到外部去尋找新人選。所以從這個方面來說,也就不奇怪為什么52%的人愿意考慮離職的事情。那也是公司對待他們的方式——他們是可以拋棄的。”
此外,當前的員工希望在職業生涯期間能夠到多家不同的公司工作——這相比此前多個年代的情況有了巨大變化。當時員工們希望擁有終生雇傭制,然后在公司內部得到職業發展的指導。現在,每個人都在管理著自己的職業道路——尋找在職培訓的機會,來讓自己掌握多種多樣的技能,建立起自己的人際關系網,并且找到自己的職業導師。
研究人員發現,擁有“職業寬度”(career breadth)的高管——包括國際工作經驗——會更可能接受獵頭服務。由此可以看出,當高管們更換工作的城市或國度時,“他們并沒有與組織建立起較強的紐帶。這也讓他們可以更輕易地離開公司。”
影響高管們面對獵頭的反應的還不僅僅只是地域上的流動性。在跨職能部門和業務部門之間經驗越豐富——即使是在同一家公司內——高管們就越可能(響應獵頭的建議),因為他們可以從展現在自己面前的更廣泛機會中學到更多的東西。
如果高管們所服務的公司財務狀況高于標準水平——而且所提供的薪酬高于其他同類公司——他們到其他地方尋找新職務的可能性就會相對較小;高管們在當前的公司工作時間越長,愿意參與人才甄選的可能性也就越低;高管更換新公司后時間越長,他們在公司外尋找新職務的興趣也就越低。
研究人員指出,在另一個方面,如果出現讓人震驚的事情,而且可能會“影響未來的職業發展前景”,那么也將提高高管們求職的可能性。例子包括企業在過去兩年內完成了并購、首席執行官換人、或者是大型重組——即“這種大換血意味著可能將會失去工作,職務將發生改變,而且我們不知道未來會變成什么樣子。”他說,以政壇為例,“你所支持的候選人在民調中落后;你在選 舉期間在他或她的管理班子中擁有一席之地。這時你會與獵頭交談嗎?可能會吧。”
對于那些高管們而言,如果獵頭找上門來,自己同意成為某個尚不明確的職位的候選人,那么就會需要承擔一定的成本,“其中包括準備面試的時間和精力” ,找到合適的推薦人,并且應對“如果求職不成功,被拒絕所可能導致的心理成本”。同時也可能被目前的雇主發現高管在面試另一份工作。
在大學,教師們會“尋求外部的工作機會,然后假裝他們愿意接受其中某個機會,因為這是他們借機來要求提高當前薪水的一種方式。在公司中,這種方式不會帶來好處,事實上還可能帶來負面效應。你的聲譽將可能受損,影響到在當前公司內的發展,也會導致他人不愿推薦你到其他的職務。所以同意成為獵頭人才尋覓的候選人會有一定的風險。”不過,獵頭顧問們都善于保密,這也的確是事實。“當前的雇主發現你在找工作的這種風險并不是很大。不過當然,你在這條道路上走得越遠,風險也就會變得越大。”
研究顯示,2011年,公司花費了104億美元用于人才尋覓,但同時在另一項調研中,根據近2500名高管們的回復,“促使高管們尋找新工作的第一大因素是接到高管獵頭的電話。”{page_break}
盡管研究人員并沒有拿到高管人員的姓名,但他們獲取了這些高管當前和前一份工作的相關信息(例如包括他們的頭銜、職能和行業內的分支),以及他們的教育背景和國際工作經驗。每個人的雇主信息也可以從其他數據庫中獲得。
首席執行官和董事長在數據庫中占到了13%,執行副總裁和高級副總裁占18%,包括董事、副總裁、總經理和合伙人在內的高級經理占48%。其余的都是經理和專業人士。
響應者中,45%就職于投資銀行和證券公司,23%就職于資金管理公司和基金公司,20%來自于銀行,還有12%在金融公司任職。
面對獵頭時,相對于副總裁等級別較低的高管們而言,首席執行官、執行副總裁和高級副總裁說“是”的可能性更大。所有高管中,最易于接受獵頭提議的是執行副總裁。此外,資產管理公司和基金公司、以及投資銀行業的高管們比那些國內和國際銀行以及消費金融公司的同僚們參與人才尋覓的可能性要小一些。相比于進行管理工作的人來說,輔助性職能部門的高管們參與求職的意向也低一些。
鑒于現在的經濟形勢尚不明確,公司要如何來避免高管們跳槽呢?這個問題的答案似乎很明顯:在公司內部培養人才,給員工機會在公司內部獲得發展和提升,而不用去公司外尋找機會。但這些答案能否變為現實?對此小編并不是很樂觀。“當前的公司更傾向于從公司外部進行招聘,在重組過程中會加快成本削減的進度,而且在解雇員工時表現得殘酷無情。所有這些都降低了員工的忠誠度。”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