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健康人群數目龐大 應完善適度勞動法律規范
多項實證研究表明,處于亞健康、過度勞動的人群,在中國目前已是一個相當龐大的群體,而現行勞動立法,如勞動法、勞動合同法、安全生產法、職業病防治法等勞動法律法規,并沒有解決勞動者面臨的現實窘境!
2009年由中國醫師協會、中國醫院協會、慈銘體檢集團等多家機構發起的《中國城市健康狀況大調查》,對全國15個直轄市及省會城市以300萬例健康體檢作為數據樣本,調查結果顯示,中國內地白領76%處于亞健康狀態,接近六成處于過勞狀態,高收入人群生物年齡比實際年齡衰老10歲。
2010年,權威機關統計顯示,實際周平均工時,城市簡單體力勞動者為50.24小時,41—48小時的人口數占從業人口總數的14.31%,其中48小時的人口數占9.25%,顯然已超過我國法定標準工時即每周40小時。
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石美遐向記者介紹說,在城市,嚴重超出法定工時的,有很多行業,如出租車司機。她說,30年前,出租車司機月收入5000元到6000元,屬于高收入人群,最先富裕起來的一些人;而現在的情況是,雙班司機,一人一天一夜,另一個人一天一夜輪換倒,單班司機,八小時之內是保本,八小時之外掙的才是自己得到的錢,超時駕駛,收入相對較低。
除出租車司機,醫生、護士、警察等都屬于工作嚴重超時的人群。工作時間超長,已成普遍現象。
北京物資學院勞動科學與法律學院教授李廣義近日向記者展示一組來自搜狐財經的統計資料:目前已處于或正接近“過勞”狀態的占比達到82.2%;表示自己身體有恙或者處于亞健康狀態者占比66.8%。當然能參與搜狐財經調查的人群也有限,并非所有勞動者都參加。
在日前記者參加的中國人力資源開發研究會適度勞動研究分會2013年學術研討會上,有學者稱,近年來,“過勞死”這種產生于發達國家的現代疾病已經走進日益現代化、工業化、信息化的中國,知識工作者正成為“過勞死”的高危人群,不少年輕有為的人,由于過度勞累,英年早逝。
有學者提出:為什么現代文明進步中過勞死在增加?為什么工作生活中不同程度感受到緊張、壓力而抑郁的人在增加?為什么“生活” 比以前好了,反而幸福感沒有了或者減少了?是什么原因導致了我們的困惑?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