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大因素影響原料皮質量
一、自然因素
主要包括種類、性別、獸齡、健康狀況、生活地區、生產季節等。
(一)種類 由于制裘原料皮的原產動物種類對原料皮的使用價值影響較大,所以在毛皮收購中規定"品種比差"或"種類比差",以某一品種(商品).一等質量的使用價值為標準(通常定為 100 % ) ,然后用其他品種的使用價值與標準品種相比,其比值即為"品種比差"。品種比差在收購中主要體現在價格的差異上,如以毛皮行業系列商品豹皮為例,豹皮的品種比差分別為:金錢豹皮為 100 % ,艾葉豹皮為 65 % ,龜紋豹皮為50 % ,紅春豹皮、芝麻豹皮,貍豹皮、墨韻皮均為 20 %。
(二)性別 同一類動物不同性別的毛皮質量也有較大差異。衡攝淤品收購中規定有"公母比差"。以一等公皮的價格定為 100 % ,然后用該種二等母皮的價格與公皮袖比,其比值即為母皮的比差,一等公皮的單價乘以母皮的比差,則為一等母皮的單價 · 如水貂皮公皮為 100 % ,母皮為 80 %。
(三)獸鈴 一般產于幼齡動物的毛皮顏色淺,皮板薄嫩,張輻小,但板面細致;產于壯齡動物的毛皮質量較好;產于老齡動物的毛皮毛絨粗長,光擇差,皮板較厚硬、粗糙。
(四)生活地區 這會對原料皮的質量產生綜合的影響。一般同種原料皮產于寒冷地區的張幅大,毛絨豐足,毛被厚密,光澤較好,顏色略淺,皮板略厚,價值較高。產于熱帶地區的毛皮一般張幅小,毛絨略短粗而且空疏,顏色較深,皮板略厚,使用價值較低。但是,帶花紋或斑點的原料皮,則以氣候較溫暖的地區產的毛皮花紋斑點清晰,質量為好。產于山區、黃土地帶、黑土地帶或沙土地帶的毛皮都有地區特點,質量不同,所職,規定不同的"地區比差"。
(五)生產季節 它能反映動物在氣候條件和其他生活環境條件影響下,毛絨及皮板在毛被脫換過程中所處的階段及其內在質量。所以,季節直接關系到原料毛皮的質量。生產季節對原料毛皮質量的影響,決不是單純某一種條件的影響,而是動物嚇境中諸多條件對質量的綜合影響。在不同季節里,動物毛被的色澤、密度、粗細度、長度以及皮板的厚度、強度等,都有明顯的差異。因此,適時掌握取皮時間,在人工飼養的毛皮動物屠宰前應進行毛皮成熟的鑒定。
二、人為因素
指從動物體上剝下皮來開始,到原料皮進入輕工部門加工以前,造成質量變化的各種因素,包括生產方法、初步加工、防腐、貯存保管和包裝運輸等。
(一)生產方法 包括正確宰殺,合理捕捉和開剝等。正確的宰殺和剝皮方法,可以減少和避免刀洞、描刀、缺材等傷殘的出現,還能夠保證原料皮的形狀完整。在剝皮過程中,如果力一法不得當或不注意,容易造成各種傷殘。
(二)飼養管理 目前,我國飼養的水貂、狐、貉、海貍鼠等毛皮動物,冬毛生長的關鍵時期是 9 一 10 月份,在日糧中應增加蛋白質的含量,多搭配含硫氨基酸的蛋白質。如果在冬毛生長期日糧中缺乏形成毛絨的營養物質,則換毛延遲,冬毛生長緩慢,底絨發空,毛長短不齊或毛峰彎曲。尤其是在此期日糧中大量飼用兔頭、兔骨架,會嚴重影響毛皮質量。
(三)初步加工 主要包括剝皮、刮油、洗皮、上楦、干燥、下植等。必須按技術要求和收購規格進行加工。上楦用的植板一律用國家規定的統一植板。
(四)貯存保管 毛皮庫一定要通風良好,注意庫房的溫, 蒸度、濕度等變化狀況,防止蟲蛀和鼠咬。控制皮枷幣飛、掉毛、腐爛等事故的發生。
(五)包裝運愉 必須按規定要求進行包裝,捆兒要牢固,在運輸過程中不能受雨淋、日曬,好的毛皮因為保們不當或運輸過程中造成質量缺陷是會損失很大的。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