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怯場其實很正常
(1)力爭先入為主。
一般來說,人們所經歷的怯場反應與威脅規模是成正比的。如果威脅規模縮小,人們所產生的怯場反應的總量也會相應減少。應當盡量選擇自己所熟悉的內容去進行對話。
選擇一個在自己頭腦中多次深思過,或經常與人作過討論的問題,對于自己克服怯場心理是頗為有效的。倘若是選擇自己未涉歷過以至不懂的領域去對話,那顯然是會所答非所問,進而把事情弄糟的。
特別是領導與群眾的對話,本身就是對領導者的學識才干、決策水平的公開檢驗。如果做好了充分準備,胸有成竹,答問者必定會鎮定自若,從容不迫。
(2)盡量抵御心理反應。
倘若在進入對話之前,心里仍然緊張而信心不足,不妨早一些到場,與先來的人作些正式對話前的漫談,這樣能使自己盡快熟悉周圍的環境,消除陌生的感覺,使繃得過緊的神經稍微放松一些,不至于產生消極作用。
正常的緊張情緒會使人產生大量的熱能,對話者也不妨多運用態勢語言等輔助動作,即通過以一個“開放”型的、充滿生氣和活力的對話者的形象來把那些過剩的能量釋放掉。
(3)學會以理智取代感情。
心理學中有一條著名原則,即感情的能動性取代理智的能動性,理智的能動性也能取代感情的能動性。如果一個初次與群眾對話的領導者,在回答第一個提問就獲得成功后,隨之他控制整場對話,并取得成功的可能性就會大大增加。這就是理智的能動性所使然。有些人在對話答問時,有意環視四周,特意尋找一些與自己熟悉或者面帶笑意的聽眾,以消除內心的緊張心理。這也是一種以理智取代感情,來調節自我心境的方法。
一般情況下,準備答問的領導者,其感情往往是充沛的。不過,只要善于把感情與理智有機地結合起來,就能夠克服心理障礙,進而促成答問的成功。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