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涉外企業匯兌損失上億:因人民幣持續貶值
近期,眾多企業半年報出爐,多家企業因為匯兌損失導致利潤大降甚至虧損。其中,鋼鐵、能源及航空業企業損失尤為嚴重。而導致這些企業出現巨額匯兌損失的原因,是人民幣自今年年初開始的持續貶值。
有媒體報道,此前,受海外市場利率低企的誘惑,不少中國企業紛紛大舉進軍海外資本市場,但自今年年初開始的人民幣連續貶值,讓這些企業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業內人士指出,人民幣的持續貶值,就像一根利箭,尖銳而迅疾地刺入這些行業巨頭的阿喀琉斯之踵——匯率風控部門。
部分企業匯兌損失嚴重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很多涉外企業的半年報均顯示出由于匯率波動造成的損失,少則損失幾十萬元,多則損失數億元。
英大證券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李大霄[微博]對《中國企業報》記者介紹稱,“外匯占比比較大的企業,比如航空、航運、鋼鐵以及出口等企業匯兌損失會很嚴重。”
中國國際航空公司(以下簡稱“國航”)發布的半年報顯示,上半年,該公司營業收入約為491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7.11%,而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比去年同期降57%,匯兌凈損失為7.21億元。
中國南方航空(2.85, 0.03, 1.06%)公司(以下簡稱“南航”)亦不樂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南方航空[微博]匯兌損失為10.52億元,而去年同期獲得的匯兌收益則為14.35億元。
作為中國鋼鐵行業老大的寶鋼,上半年匯兌損失也高達2.7億元,去年同期匯兌收益則為4.7億元。
此外,貿易業務占比較大的企業也受損嚴重。據中金公司分析,廈門建發股份(6.07,0.05, 0.83%)公司2014 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長8.5%;凈利潤同比下滑5.3%,主要原因在于匯兌損失拖累。
大額外幣帶息債務是主因
有業內人士指出,這些匯兌損失巨大的企業有個共性,就是這些企業都有大額的外幣帶息債務,其中美元債務比重非常高。據悉,寶鋼、南航和國航的美元負債在整個外幣帶息債務中的比重超過了70%,東航則高達96.2%。而過去十年,中國三大國有航空公司長期從人民幣穩步升值中收益。
數據顯示,自今年年初以來,人民幣兌美元累計貶值1%以上,4月30日人民幣觸及兩年來的最低點6.2676。
業內人士指出,國內航空公司受人民幣匯率波動影響尤為明顯。一方面其大部分營業收入來自國內市場,但另一方面,燃油、購買飛機等大部分債務都以美元計價。
而自2005年起,人民幣兌美元進入升值通道,寶鋼逐步以相對較低利率且匯率風險可控的美元融資替換人民幣融資。公司目前有息負債規模在550億元人民幣以下,其中美元負債比例已經超過70%。
房地產企業也因人民幣貶值承受了較大壓力。據了解,因內地樓市降溫,行業風險暴露,開發商越發難以通過傳統的融資渠道獲得資金,走向海外資本市場成為越來越多開發商的選擇。
云核變量金融教育咨詢有限公司大中華區CEO武小軒在接受《中國企業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由于一些企業特別是航空公司擁有大量美元債務,人民幣升值,意味著其還的錢越來越少,而在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加快、匯率出現貶值和雙向波動的情況下,便會造成匯兌損失。
專家:應著重風控部門建設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匯兌損失雖然是行業現象,但是也有特例。一些在匯率波動中反應迅速的公司,不但沒有遭受匯兌損失,反而頗有收益。有媒體報道,由于組建了風控部門專門做外匯對沖,美的集團(20.40, 0.15, 0.74%)上半年的匯兌收益就達到2.23億元。
武小軒認為,企業所面臨的困境就是人民幣的雙向波動,企業應該加強風控部門建設,行業之間要學習。之所以損失慘重,最主要的原因是很多企業沒有認識到風控部門建設的重要性。
另有業內人士指出,除了技術層面的運作之外,國家外匯管理局和央行[微博]更應從全局角度來考慮如何發展及完善我國的外匯及金融衍生品市場。
據了解,在2009年以前,我國的航空公司可以參與航油的期貨保值交易來對沖人民幣貶值的不利影響。但自中航油新加坡公司2009年參與對沖交易造成巨額虧損后,監管部門就開始嚴控航空公司參與類似交易。
業內專家認為,作為世界第一大貿易體同時也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理應與世界上每日交易量最大的外匯市場及金融衍生品市場接軌。
另有業內人士認為,人民幣貶值出現匯率損失,企業也應想方設法進行應對。
上海投資學會副會長陳湛勻認為,企業應首先預測一下未來半年內人民幣匯率到底是什么狀態,如果繼續貶值,可以采取一些金融工具,比如期權等鎖定風險,這樣當人民幣貶值的時候,便可采取相應的一些方法應對;其次是調整結構,比如將一些盈利較少的業務轉到國內;最后是做好戰略研究,考慮近期的目標、階段性的目標和未來長遠的目標,想辦法來提升企業的競爭力。
李大霄則建議,對于外匯比較多的企業,則應該做套期保值來平衡風險。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