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貿區放開27條外商經營限制 19領域允外商獨資
今日(9月29日),是中國新一輪改革開放的試驗田——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 (以下簡稱上海自貿區)設立一周年的日子。
為適應在上海自貿區進一步擴大開放的需要,國務院昨日(9月28日)發布了《關于在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內暫時調整實施有關行政法規和經國務院批準的部門規章規定的準入特別管理措施的決定》,以從法規層面上落實開放措施。
根據上述文件,國務院決定在試驗區內暫時調整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海運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認證認可條例》、《鹽業管理條例》以及《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汽車產業發展政策》、《外商投資民用航空業規定》規定的有關資質要求、股比限制、經營范圍等準入特別管理措施。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整理發現,調整后的27條準入特別管理措施涉及國際海運、鹽業、批發和零售業、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采礦業、制造業等多個行業,允許外商以獨資或合資的方式參與相關行業,或者放開對投資方、投資比例的限制。
根據國務院的規定,國務院有關部門、上海市人民政府要根據上述調整,及時對本部門、本市制定的規章和規范性文件作相應調整,建立與進一步擴大開放相適應的管理制度。
記者對比發現,調整的內容主要是配合今年7月1日上海自貿區新增的31條擴大開放措施,調整內容分為27條。
例如,《鹽業管理條例》第二十條規定,鹽的批發業務,由各級鹽業公司統一經營。未設鹽業公司的地方,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授權的單位統一組織經營。根據調整實施措施,在自貿區“暫時停止實施相關內容,允許外商以獨資形式從事鹽的批發,服務范圍限于試驗區內。”
此次涉及的相關管理措施中,對外商介入相關行業的資質要求、持股比例、經營區域范圍以及是否可以獨資等方面進行了調整。總體來看,在涉及到的相關行業,加大了對外商開放的力度。
記者整理發現,在國際海運貨物裝卸、國際海運集裝箱站和堆場業務、鹽業批發、原油采收率及相關新技術應用、石油勘探開發新技術的開發與應用、豪華游輪游艇的設計、船舶艙室機械設計、航空發動機零部件的設計制造與維修、鐵路貨物運輸業務、航空運輸銷售代理業務等方面都允許外商獨資運營。
這也意味著,此前備受業界關注的外商以獨資形式從事豪華郵輪、游艇的設計、外商以獨資形式從事地方鐵路及其橋梁、隧道、輪渡和站場設施的建設、經營等內容都在法規層面得以確認。
原油開發領域,最新規定顯示,允許外商以獨資形式從事提高原油采收率(以工程服務形式)及相關新技術的開發應用。
但記者發現,并非所有調整的特別管理措施中,都允許外商獨資運行,例如在從事公共國際船舶代理業務方面,調整實施情況顯示,允許外商以合資、合作形式從事相關業務,而外商持股的比例則由之前的49%調整到最高51%。
在外商設立的認證機構方面,取消對外商投資進出口商品認證公司的限制,并取消對投資方資質的要求。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